水库监理服务投标方案

 

 

 

 

招标编号:****

投标单位名称:****

授权代表:****

投标日期:****

 


 


第一章 项目监督与合同管理关键点

一、项目概述

(一)枢纽概况

XX水电站工程项目坐落在芙蓉江干流的下游区域,具体位于江口上游约两公里的位置,紧邻重庆市武隆县的江口镇。工程地理位置优越,距离武隆县城大约22公里,与重庆市中心相距约XX1公里,与彭水县城之间的直线距离为48公里,而至涪陵区的路程则为92公里。整个工程的对外交通联系极为便捷。

江口水电站的扩建工程依托原有右岸施工导流洞进行,主体包括输水系统与地下厂房结构。该水电站的装机容量达到100兆瓦,设计水头为106米,单机容量为100兆瓦的混流立式机组得以安装。作为电力系统的组成部分,该电站承担着调峰的重要职责。

江口水电站工程的设计遵循了与已建江口水电站相一致的高标准,其输水设施及地下厂房建筑物被定级为二级,而次要结构则按照三级标准规划。对于电站的引水体系,我们采取了一级洪水频率的设计原则,同时进行了千年一遇洪水的校核评估。厂房及尾水系统的耐洪能力设定在能抵御百年一遇洪水(对应尾水位为220.08米),并且对罕见的500年一遇洪水情况进行了额外的校核,确保其在极端情况下也能维持稳定,尾水位的安全阈值为224.59米。

XX水电站利用江口水电站水库,正常蓄水位300m,相应库容为。死水位为260m,相应库容为,调节库容为,为季调节水库。设计洪水位为300.XXm,校核洪水位为304.10m,相应水库总库容

本招标项目主要包括输水系统工程与厂房系统工程,其主体建筑物的主要特性如下:

1、输水系统工程

输水系统的总长度(水平投影量)约为634米,竖井高度为74.65米。系统划分为两部分,以机组中心为界:前端的引水系统,长度大致为360米,主要构成包括进水口和引水隧洞;后端则为尾水系统,其水平投影长度约为274米,由尾水隧洞和尾水出口构成。

(1)进水口

进水口位于大坝右岸上游约75m处,进口中心线方位为。进水口采用闸门竖井式结构布置,主要由引水明渠、拦污栅段、收缩段、标准段、闸门井段及闸后渐变段组成。

引水明渠布置在拦污栅前侧,轴线方位为,底板高程为247.70m,长约37m,平面上由XX.5m扩散到22m,扩散角为10°。拦污栅段前设置深1.0m,长10.0m,宽XX.5m的集渣坑。

拦污栅段长5.0m,设两扇活动拦污栅,孔口尺寸为11.0m(宽×高),拦污栅底坎高程为247.70m,检修平台高程为270.00m。

收缩段长8.00m,底板高程为247.70m,断面为矩形,边墙及顶板三面收缩,首部断面为,尾部断面为4.5m             

标准段长61.43m,隧洞轴线方位由转向,洞身尺寸为(宽×高),边墙、顶板及底板厚均为0.5m,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井段闸门长度为XX.40米,其底坎海拔高度为247.70米。内部配置了两道闸门,分别是检修闸门和事故闸门,两者开口尺寸均为宽度×高度的形式。检修闸门由安装在3XX.50米高平台上固定的卷扬启闭机制动,检修作业平台的海拔为305.00米。此平台通过305库岸公路与外部公路相连。事故闸门则由设置在302.50米高平台上的,具备3200/1250kN液压启闭功能的设备开启,事故闸门的检修平台海拔为286.00米。

闸后渐变段长10m,断面型式由(宽×高)的矩形断面渐变为直径5.3m的圆形断面,采用钢筋混凝土衬砌,衬砌厚1.0m。

(2)引水隧洞

从闸后的渐变段延伸至厂房蜗壳入口的部分构成了引水隧洞,其长度为321.59米。该隧洞采用单洞单机配置,结构分为上平段、竖井段和下平段三个部分,设计严谨且工程布局明确。

闸后渐变段末端至引水隧洞竖井上弯段起点为上平段,渐变段后引水隧洞轴线方位为,引水隧洞上平段长19.10m,隧洞底坡为0,中心线高程为250.35m。

一级竖井设计用于衔接上平洞与下平洞,其竖井段总长度(包括上、下弯曲部分)为91.77米,井筒高度为74.65米。上、下弯道的转弯半径均为XX米。

竖井下弯段终止于厂房蜗壳入口,随后为水平段。竖井后衔接的引水隧道在桩号0+085.188m处实施平面转向,其轴线方向随之调整,转弯半径设定为30.0米。水平段在厂前,在桩号0+232.187m处同样进行平面转向,转向后径直进入厂房,转弯半径为20.0米。整个引水隧道的水平段长度为210.72米,底部坡度为零,中心线海拔高度为XX5.70米。隧道主体部分,除了靠近厂房蜗壳进口上游侧约70米的水平段采用钢板衬砌,其余区域采用钢筋混凝土衬砌。钢衬部分直径为4.5米,外包70厘米厚的素混凝土,材料选用Q345C钢板,壁厚32毫米,加固环厚度为20毫米,间距设置为60厘米。混凝土衬砌段直径为5.3米,衬砌厚度0.5米。隧道顶部实施回填灌浆,周边洞壁则进行全面的固结灌浆。在钢衬首端以及穿越江口大坝右岸防渗帷幕的水平段位置,设置了两道深度为12米的阻水帷幕,分别环绕洞周布置。

(3)尾水隧洞

尾水隧洞起自机组尾水管末端,延伸至尾水出口,该隧道的建设基于原有的导流洞并经过扩挖与改造。电站尾水通过尾水管出口以1:4的反坡接驳至原导流洞的底板,随后,导流洞被巧妙地转化为本电站的尾水隧洞,其总长度为248.11米。

自尾水管出口至副厂房下游边墙为一段方洞,在副厂房下部穿过,长20.20m,底坡为0,底板高程为XX5.10m,洞身尺寸为(宽×高),边墙、顶板及底板厚均为1.5m,采用钢筋混凝土衬砌。

在方洞出口的水平部分,底板的建设基准高度设定为XX3.60米,长度为8米。随后,按照1:4的坡度,沿导流洞的中心线平面方向向下挖掘,直至抵达原有的导流洞底板。此区域包括平段和反坡段,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作为衬砌,底板和侧壁的厚度均为1.5米。

在完成反坡施工后,本合同工程将原导流洞改造为尾水隧洞,其设计采用城门洞型的隧道截面,顶部拱形结构保持圆形。主要任务包括对原导流洞衬砌顶拱的漏损区域实施补浇作业,以及对局部破损的衬砌进行修复与强化。

(4)尾水出口

尾水出口的安置位于原导流洞出水口区域,其设计形态采用岸塔式结构,主要构成元素包括过渡段与闸门井段两部分。

过渡段的设计策略是通过在尾水隧洞内增设衬砌结构,通过减小过水截面来实现。这段过渡段长度为8.00米,其截面形态采用城门洞式设计,底板基准面设定为XX9.00米。两侧边墙的衬砌厚度为3.95米,而顶部拱部则采用0.8米厚的钢筋混凝土衬砌材料。

闸门井段布置在尾水隧洞出洞点处,长8.00m,底坎高程为XX9.00m,内设检修闸门一道,闸门孔口尺寸为(宽×高),上游止水。检修闸门由设在高程230.00m平台的1固定卷扬启闭机启闭,启闭机平台通过交通桥与厂区公路连接。检修平台高程为210.00m,布置在闸门井井筒内。

2、厂房系统工程

(1)地下厂房

地下厂房洞室系统是在导流洞基础上扩挖改建而成。从原导流洞桩号间沿导流洞轴线布置上游副厂房、安装间、主机间和下游副厂房,主变洞平行于主厂房布置,两洞室的洞轴线方位角均为NW283°39'04”。上、下游副厂房完全布置于原导流洞内,断面即原导流洞断面,(宽×高),全长69.6m,主厂房洞室尺寸(长×宽×高),主变洞室尺寸(长×宽×高),其轴线与厂房机组纵轴线间距42.8m,主变洞排风机室尺寸(长×宽×高)。

厂房主机间与主变室之间布置一条垂直厂轴线的母线洞,母线洞洞室断面为(宽×高)。

下游副厂房端部配置了一座通风竖井,其直径达到2.6米,高约135米。

高压电缆洞出口布置在主变洞排风机室西端墙,洞长约10m,经高度约106m高压出线竖井至303.0m高程地面开关站:电缆平洞洞断面净尺寸为(宽×高),电缆洞底板高程为198.0m,电缆竖井开挖直径9.0m。

交通联络洞布置于下游副厂房二层,从下游副厂房北边墙至高压电缆竖井,经电缆竖井可到达地面。洞室断面尺寸(宽×高)。

厂房下游侧布置排水廊道,排水廊道上、下层组合呈丁字型布置。上层廊道沿主厂房纵轴线方向布置,长约92m;下层排水廊道底板横向(垂直于上层排水廊道)布置在主机间尾水管上游侧,廊道长约33m,与渗漏集水井相连。排水廊道断面尺寸2.5(宽×高)。

(2)交通洞

厂房与外界的交通联络采用交通隧道设计,隧道的内部通道在连接厂房至主变压器室的区间内,与其主体轴线保持垂直,且位于安装间北侧边墙附近,从上游副厂房一侧正向引入厂区内。该交通隧道(包括主变压器运输隧道)总长度为594.58米,其中斜坡路段长536.10米,平直路段为58.48米。最大坡度达到8.5%,平均坡度则为6.18%。

进洞点布置在尾水洞出口东北侧约XX0m坡地上,进洞点底板高程225.0m,;洞室净断面净尺寸为(宽×高)。交通洞在安装间至主变洞间40m段采用平坡,过主变洞后,逐渐起坡至对外公路。主变洞设主变运输洞与厂房交通洞相连。

(3)出线场

该电站的接入系统设计如下:通过架空线路,电站自右岸跨越江面延伸至左岸,随后通过高压电缆经由江口电站GIS开关站的竖井导入,再由高压电缆分支为江武东线与西线,接入电力系统。

根据地形条件及枢纽布置情况,开关站布置选用地下GIS加地面出线场方案布置。左、右岸地面出线场均需约左右的场地。

右岸出线场地选址位于电缆竖井上方,紧邻305上坝公路,具体在原右岸坝区进口门卫楼区域。高压电缆的出线策略采取了平面通道与竖井相结合的方式。场内设施包括电缆沟、出线架构、防雷装置以及出线塔等必要组件。出线场通过专用通道与右岸上坝公路衔接,确保顺畅交通。

位于江口出线场下游的左岸出线场地,临近左岸坝区进场大门,海拔大约294米。电力电缆将通过预先建设的电缆沟,进而进入江口高压电缆竖井,并与江口GIS新增的间隔相连接,从而实现与江口出线的并联输出。鉴于左岸地形较为陡峭,为了减小土方工程需求,出线场地设计为阶梯式布局,电缆沟沿道路设置,并覆盖以保护盖板,同时保持原有的上坝路面得以恢复。

(二)水文、气象

1、水文、气象

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带的芙蓉江流域,其气候特性鲜明的季节性特征在地形与季风交互作用下,孕育出了宜人的高原山地气候环境。

坝址位置缺乏直接的气象观测数据,我们依据位于XX公里远处的武隆气象站多年来的统计数据,得知该地的平均气温为XX.3摄氏度。夏季尤为炎热,其中七月和八月为全年高温期,八月的月均温度达到27.5℃,历史记录中最高日平均气温曾达33.2℃(发生于1971年7月27日),而一月则是最低温月份,月均气温为6.7℃,最低日均气温的记录为4.4℃(1971年1月29日),极端低温下探至-3.5℃。气温变化幅度显著,达到44.5℃之多。

武隆站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01.9mm,历年最大年降水量1363.0mm(1983年),最小年降水量为681.7mm(1992年),两者比值为2.0。历年最大月、日降水量分别为352.7mm(1983年7月)和121.4mm(1983年7月10日)。雨季4月~10月雨量占全年的86.2%,6月份雨量最大,为XX3.6mm,1月份雨量最小,为13.0mm,武隆站多年平均月降水量及年内分配见表1-1。

表1-1 武隆站多年平均降水量及年内分配表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雨量(mm)

13.0

19.6

39.9

96.1

XX8.2

XX3.6

139.9

121.6

88.4

96.0

46.2

19.4

1001.9

百分比(%)

1.3

2.0

4.0

9.6

XX.8

XX.3

XX.0

12.1

8.8

9.6

4.6

1.9

100

武隆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121h,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8%,多年平均降水日数为XX3.4d,多年平均日降水量大于10mm的天数为29.5d,多年无霜期为296d。

武隆站的长期风速测定显示,其平均风速为每秒1.6米,而最大风速记录可达到惊人的18米/秒。值得一提的是,实测中曾观测到瞬时风速高达31.0米/秒,风向主要表现为西北方向(NW).

流域内的年水面蒸发特性表现为:蒸发量呈现出明显的上下游差异,下游地区的蒸发量相对较大。其中,长坝站的月蒸发量峰值出现在某月,数值达到XX0毫米,而最低点则出现在一月,仅为XX毫米。与此同时,流域年度陆面蒸发总量大约为490毫米,显示出稳定的季节性变化特征。

2、施工洪水

芙蓉江流域暴雨一般发生在月,约占年暴雨总数的90%以上,5~7月更为集中,约占年总数的65%,干流旺草一带为暴雨多发区。流域内一次暴雨持续时间一般为1d,少数可达2d。流域内最大1d点暴雨量多年平均值为

芙蓉江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年最大洪峰流量较多出现在6、7月份,因本流域属山区性河流,坡度大,汇流迅速,洪水涨落快,洪量较为集中。涨水历时一般,峰顶持时较短,退水可达数天,一次洪水过程约。多年平均24h洪量约占72h洪量的56%。

洪水特性分析如下:表1-2与表1-3详细展示了XX坝址的设计洪水过程线;而对于江口坝址的分期设计洪水结果,可参考表1-4;至于江口坝址的水位与流量关联数据,表1-5提供了详尽的资料。

1.967年典型XX坝址的设计洪水过程线表:

时序t=3h

硝厂典型(m3/s)

坝址设计洪水过程(m3/s)

P=0.10%

P=0.20%

P=1%

P=5%

P=20%

1

1830

2800

2620

2210

XX60

1330

2

2610

3940

3690

3100

2470

1870

3

3120

4750

4450

3740

2970

2250

4

3280

5000

4690

3940

3130

2360

时序t=3h

硝厂典型(m3/s)

坝址设计洪水过程(m3/s)

P=0.10%

P=0.20%

P=1%

P=5%

P=20%

5

2800

4200

3930

3300

2630

1990

6

2290

3430

3220

2710

2XXO

XX30

7

1940

2970

2790

2340

1870

XX10

8

XX90

2420

2270

1910

XX20

1XXO

9

1390

2100

1970

XX60

1330

1010

10

1190

XX90

XX80

XX10

1130

857

11

1130

XX90

XX90

1340

1070

812

12

1060

XX80

XX80

1250

1000

761

13

1130

XX90

XX90

1340

1070

812

XX

1190

XXOO

XX80

XX10

1130

857

XX

1210

1800

XXOO

XX40

1XXO

872

XX

1230

3400

3XXO

2550

1930

1360

XX

2180

6130

5650

4550

3410

2420

18

3930

11200

10300

8230

6130

4230

19

5540

XX000

XX500

12000

8560

5530

20

5190

XX800

13600

10900

8090

5350

21

4100

1XX00

10700

8590

6390

4450

22

2970

8370

7740

6210

4640

3250

23

2240

6280

5810

4670

3500

2490

24

XX80

4790

4430

3570

2680

1880

时序t=3h

硝厂典型(m3/s)

坝址设计洪水过程(m3/s)

P=0.10%

P=0.20%

P=1%

P=5%

P=20%

25

XX10

2720

2550

2XX0

XX20

1300

1.968年典型XX坝址的设计洪水过程线表(表1-3)

时序t=3h

硝厂典型(m3/s)

坝址设计洪水过程(m/s)

P=0.10%

P=0.20%

P=1%

P=5%

P=20%

1

443

1970

1850

XX60

1250

954

2

3350

6310

5830

4690

3510

2440

3

7190

XX100

13000

10400

7730

5XX0

4

7990

XX000

XX500

12000

8560

5530

5

6750

13200

12200

9750

7250

5020

 

 

 

 

 

 

 

6

5350

10400

9560

7660

5710

3950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