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监控系统工程施工方案技术规划
招标编号:****
投标单位名称:****
授权代表:****
投标日期:****
第一部分:创新技术解决方案
第1章高效安全防护体系
1.1高效视频监控解决方案
1.1.1系统介绍
作为安全技术防范体系的关键构成,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是一款领先且高度可靠的综合防护系统,其强大的防范性能尤为显著。
随着专业技术的日益精进,高密度CCD摄像机技术渐趋商业化并趋于成熟,从而显著提升了图像品质并提供了坚实保障。在闭路电视监控体系中,这种技术能将监视区域的图像实时传输至监控中心,清晰呈现现场状况。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的一大特性在于其能够全时段或部分地录制监视区域的影像与声音,从而为后续针对特定事件的处理提供了便利的证据支持。
在微电子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闭路电视系统正逐渐融入多元化的先进技术,设备性能不断提升并趋于成熟。诸如多媒体系统控制手段的广泛应用,以及数字化图像存储技术的成功集成,显著提升了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的整体效能。
针对当前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的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设计的关键策略在于如何巧妙融合创新科技与设备,依据用户实际需求进行精细设计。旨在促使系统充分展现其安防效能,并与各子系统无缝衔接,从而提升整体系统的附加值,最终实现性能与成本效益的最优化比值。
1.1.2原则与设计指南
本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的设计理念着重于实用性、可靠性、经济性、先进性、安全性、开放性及扩展性和易用性的和谐统一,具体表现为:
投资保障策略:本提案坚持以实用性为导向,其核心目标是维护投资者权益。在确保系统功能性的同时,我们将优化设计,以实现性能与成本效益的最佳契合,兼顾项目的实际需求,进行方案的精心构建。
设备选型时,稳定性与可靠性并重。在技术性能考察的同时,严格把关设备的可靠性,确保其对整个系统运行的支撑,实现平稳且值得信赖的运行状态。
经济效益分析: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全面评估了系统的初期投入以及后期运营成本,旨在长远和短期两个维度确保用户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在遵循既定原则的同时,本设计注重系统的先进技术应用,特别选用了前沿的控制技术和优质产品,以体现其前瞻性。
安全性:系统设计时,除了考虑要为人们创造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外,还通过设备的故障检测及设备运行和维护的管理,保证设备运行的正常、安全,同时,严格实行弱电专业设计规范,确保系统本身安全、可靠。
目标与策略:智能建筑中'智能化系统工程'的核心旨在通过设备集成管理和信息共享提升效能。鉴于子系统众多,设备种类繁复,且涉及不同制造商的产品及接口类型各异,我们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各子系统的兼容性和开放性,确保遵循国际上通用的互联标准与协议,以实现无缝协作与高效运行。
系统架构的灵活性:本设计采用模块化与积木式构建,确保应用软件具备开放特性,预留了扩展接口,旨在适应未来的系统升级需求,从而有效保障用户的长期投资权益。
用户界面友好性:安全防护系统的管理软件采用直观的中文图形化操作界面,配备下拉菜单与指导性图标,以行业标准术语进行描述。所有操作可以通过简单的键盘和鼠标操作实现。权限管理严谨,浏览、查看和基本操作对所有操作员开放,然而进行修改或数据增删等操作时,必须获得相应的权限认证。
1.1.3整体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思想
设计方案遵循国家相关标准及业主特定需求,针对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的特性和使用功能进行精心设计,旨在确保大厦中心的安防监控需求得以满足。本系统强调卓越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容错性能,致力于实现性能与成本效益的最大化。在设备选择上,我们将充分考量施工安装的环境条件、施工难度以及工程的经济效益,同时兼顾运行成本的最低化,以实现整体效益的最优化。
需求分析
在设计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时,首要关注的核心要素是安全性。因为安全是所有环境中最基本的需求,缺乏安全保障,其他期望便无法谈起。该系统需覆盖人身与财产双重安全防护。为了实现智能化安全管理,即在大楼核心区域运用计算机技术,对任何非法入侵行为及涉及人员、设备等潜在安全威胁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这样可以确保在短时间内对特定事件作出准确响应,有效预防犯罪的发生。
基于现有资料研究和同类项目的经验分析,以及我司丰富的工程实践,我们主张在人防与技防的融合中兼顾被动与主动策略。特别强调在关键公共场所,如室外厂区的通道、路口等公共区域,应构建一套全面的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此举旨在提升管理效能与质量,既能在事前预防潜在风险,又能在突发情况发生后提供确凿证据。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在与其他智能化系统的协同作用下,为保障工程安全发挥着关键作用,是达成安全、舒适和便捷目标的基础要素。它能主动监控大厦中心出入口的动态,有效预判潜在风险,防止损失的发生。一旦发生损失,凭借闭路监视录像的回溯分析,我们可以获取有价值的线索。
总体设计目标
本系统方案的设计着重围绕以下特定情境与需求展开:
设立专业保安监控中心作为核心管理机构,由专长人员担纲运营。
该系统具备动态视频监控能力,能够实时监测预设区域的活动。一旦侦测到物体移动,系统会自动触发报警,并可根据需求启动录像功能。
该系统兼具安全防范与运营管理能力,专为监控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工程的运行状态与安全保障提供实时监控服务。
通过集成接口,本系统能够实现与第三方系统的无间断对接,从而支持对视频资源的便捷调用与传输,充分满足其他业务部门对视频信号的需求。
系统支持远程授权操作,允许在终端设备与网络用户界面进行系统的调用、浏览与管理
系统实现的目标
设计方案遵循中国现行国家标准《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在构思阶段充分考虑了潜在的运营管理需求,确保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治安及安全规定,始终坚持'高效质量、经济成本'的设计导向。我们精心编制了《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工程技术方案》,供甲方审阅参考。
系统实现目标:
系统具有视频丢失检测功能。
系统可对前端摄像机的功能进行遥控。
该系统具备全天候与全方位监控关键区域的能力。
可将硬盘录像机的图像资料通过光盘复制技术实现长期储存。
操作员能够灵活切换对所有图像进行固定监控或根据需求自动/手动操作程序执行监视任务。
确保全天候对所有监控画面实施连续录像,严格遵守预设的数据存储期限标准。
该系统具备画面组合功能,实现对关键区域的连续且实时监控,并进行无间断记录。
该系统具备集成地点、编号及时间信息于图像输入的功能,这些信息用于标识图像的来源.
建设总体框架
在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的工程构建中,我们将依托于前沿的信息技术、控制技术和智能化管理系统,旨在实现系统的创新性、开放性、稳定性、安全性以及对环境的适应性和可维护的扩展性。设计的核心理念坚持以人为本,致力于打造一个高效、便捷、安全且环保的工作生活环境。工程的目标定位是融合并吸收国内建筑领域的优秀实践,致力于创建一个技术领先(预期在三至五年内保持区域内的领先地位),品质卓越、实用性强、性价比高且具备一流地区标准的弱电系统典范,力求成为地区内的杰出代表作。
系统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1)项目竣工后,总控制权归属于坐落于园区办公楼的中央管控中心,其级别处于最高等级。
2)设备选型需确保在极端环境温度范围内,即室外-30℃至+50℃,以及室内恒温+0℃至+40℃,相对湿度高达90%的持续运行条件下,具备24小时不间断运作的能力。
3)设备的设计与制造需严格遵循ISO、ITU-T及IEC国际标准,或其他国内外行业权威规范。
4)本系统在五级损伤制评分标准下评价,成绩达四级以上。
5)整个系统的技术指标
指标项目 |
指标值 |
指标项目 |
指标值 |
复合视频信号幅度 |
1Vp-p±3dB |
灰度 |
8级 |
电视水平清晰度 |
彩色≥370线 |
电视水平清晰度 |
黑白≥400线 |
6)系统的信噪比
指标项目 |
黑白电视系统 |
彩色电视系统 |
随机信噪比 |
≥37 |
≥36 |
单频干扰 |
≥40 |
≥37 |
电源干扰 |
≥40 |
≥37 |
脉冲干扰 |
≥37 |
≥31 |
7)系统各部分信噪比指标分配(dB)
项目 |
摄像部分 |
传输部分 |
显示部分 |
连续随机信噪比 |
48 |
50 |
50 |
8)该系统遵循PAL制式标准,其设备和部件的视频输入及输出阻抗,以及电缆的特性阻抗均固定为75欧姆。
9)在监控管理中心遭遇停电的情况下,UPS备用电源的续航能力确保至少可支持60分钟的正常运行。
10)要求录像存储时间不少于15天(D1)的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录像设施
1.1.3.1详细设计指南
本项目拟采用的保安监控系统选用数字视频监控技术构架,主要包括模拟摄像机与编码器的组合,以及中控与录像存储系统。作为网络视频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设计需遵循严格的安全保障、高度的可靠性、良好的灵活性及可扩展性准则,目标在于实现系统的性能稳定性与经济合理性兼顾。
该视频监控系统依托于IP网络构建,通过高效的质量保障机制(QoS)进行运作。实时视频流的分发与iSCSI存储流的端到端传输均无缝依赖网络,不受服务器在传统架构中的性能瓶颈所限。系统具备出色的并发处理能力,易于扩展,且具有低延迟特性,确保了高清晰度实时监控的需求得以满足。
工业视频监控系统的本方案逻辑架构划分为前端接入、媒体交换与用户访问三个关键环节,其具体构成为监控中心平台、网络录像设备、编码器、解码器及客户端组件等。详细图解如下:
1.1.3.2监控系统逻辑架构图
系统总体设计如下:
1、该视频监控系统采纳了基于IP的数字视频监控技术(采用数字摄像头),支持庞大的网络构建,展现出卓越的可扩展性能,单一管理区域可容纳超过1000路摄像机的接入能力。
2、系统控制协议选用业界标准化的SIP协议,平台凭借此协议实现对编解码器、终端及服务器等设备的有效管理,从而确保系统的灵活性与扩展性。同时,这一设计提供了通用接口,有利于未来多元化业务应用的开发与集成。
3、依托创新的体系架构设计,实现控制与交换的分离,确保监控平台服务器故障时,存储录像的连续性和上墙显示的预定计划不受影响,从而提升系统的高可靠性。
4、该监控系统采纳模块化与分布式设计,将用户接入、媒体交换、信令控制及资源管理等功能分层部署。所有功能模块以软件模块或插件的形式构建,实现模块间的松耦合特性,有利于系统的高效且大规模的平滑扩展。在维护或升级过程中,更换任何一个功能插件,不会对已稳定运行的核心程序和功能产生影响。
5、符合H.264国际标准式;
6、采用iSCSI标准的块级直接存取,前端编码器直接生成并输出兼容iSCSI协议的存储流,这些流以块形式被直接写入IPSAN存储阵列。编码器与IPSAN设备之间的交互无需经过流媒体服务器的介入,我们依赖网络实现全分布式、高效率的数据分发,以此消除性能瓶颈和单一故障点的风险。
7、对于视频图像的存储需求,我们提议采纳IPSAN为基础的存储解决方案,规定D1格式的录像需保存30天,并实施集中式存储策略。
8、IP网络全面支持视频监控的实施,作为一种基于网络的视频服务应用,新建设的IP网络在设计时应充分兼顾管理与视频监控业务对网络传输性能的高标准要求。
9、网络架构应实施严格的隔离措施,以分别管理和监控业务系统;并科学配置服务质量(QoS)策略,确保管理业务和视频监控业务的数据流量得以顺畅转发。
10、该监控系统兼容组播协议,并具备高效支持多用户同时并发访问的能力。
11、设备配备自动QoS标记功能(DSCP),即监控数据流将被智能标注,网络设备据此实施差异化服务策略,确保监控视频流的实时传输得以顺利进行。
12、监控系统兼容SNMP网络管理协议,集成了一系列全面的网管特性。在与网管系统的协同下,能够呈现系统拓扑图,实时监控中心及前端设备的运行状况,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此外,该系统还包含告警管理、配置管理、系统管理、设备管理、用户管理和报表管理等多元化功能,极大地便利了用户的日常维护工作。
13、该系统具备精细的权限管理功能,包括分级、分域及设备级别的用户访问控制,有效地防范和阻止非法用户接入,从而确保数据安全性的严格维护。
14、监控系统兼具独立性,作为子系统的基石,它亦能与防盗报警、门禁等其他系统实现联动。在发生警情时,该系统会在保卫中心即时触发报警,从而有效支持实时打击行动。
行为识别子系统依托于视频监控子系统提供的丰富图像资料,同时接收其发送的报警信号,并作出相应的处理反应。通过深入剖析可疑活动和行为,旨在显著提升案件上报与侦破的效率。
图像采集子系统和点表设计
前端视频信号的采集,作为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的核心任务,主要由摄像机和镜头承担。在系统配置中,对这些设备的精选至关重要。选择高规格的摄像机与镜头能显著提升系统效能,优化图像清晰度与灰度层次,确保图像质量达到或超过4级(即满足主观评价的图像质量标准)。
本项目配置的监视控制中心涵盖了厂区内外总计323个监控点,详细位置信息请参阅点位表及布防图纸。
视频监控 |
名称 |
数量 |
单位 |
||||||
大门 |
锻造 |
铸造 |
液力 |
圆环链 |
能源站 |
合计 |
|||
|
|
|
|
|
|
|
房 |
|
|
室外高速球(高清) |
2 |
3 |
4 |
2 |
4 |
|
15 |
台 |
|
室外枪机 |
|
|
3 |
1 |
4 |
1 |
9 |
台 |
|
室内匀速球 |
|
36 |
35 |
30 |
32 |
6 |
139 |
台 |
|
室内红外一体枪机 |
|
35 |
31 |
45 |
33 |
10 |
154 |
台 |
|
防爆枪机 |
|
|
|
|
|
2 |
2 |
台 |
|
抗电磁干扰枪机 |
|
|
|
|
|
4 |
4 |
台 |
|
室外支架(5M) |
|
3 |
4 |
2 |
4 |
|
13 |
根 |
|
枪机支架 |
|
35 |
34 |
46 |
37 |
17 |
169 |
个 |
|
球机支架 |
2 |
36 |
35 |
30 |
32 |
6 |
141 |
个 |
|
摄像机电源变压器 |
2 |
74 |
146 |
156 |
77 |
23 |
323 |
个 |
网络拓扑如图所示:
视频监控系统方案拓扑图
监控中心:部署智能NVR存储系统系统实现对所有监控点的视频轮询的管理和存储;其中一套装有TMS系统,主要管理其他NVR系统。NVR通过内置数字上墙模块,将关键视频图像显示在监控中心大屏幕系统上
张煤机公司园区的视频监控系统,依据其网络架构,主要包括监控管理存储系统、显示设备、传输网络以及前端设施。接下来,我们将逐一深入剖析各个子系统的详细设计。
1.1.3.3监控中心方案
该监控中心平台构建于软件与服务器的融合架构中,可根据项目需求灵活配置包括流媒体服务器、转发服务器以及存储服务器等模块。
鉴于本项目的庞大系统规模,依托互联网构建,我们提议选用专业的监控中心平台,以确保其能够满足大容量、高稳定性和高等级安全性的建设要求。
1.1.3.4高效存储监控解决方案
系统软件
该软件系统由六个组成部分构成,详细划分如下: - 设备管理系统: - 业务管理系统: - 流媒体子系统: - 前端设备接入模块: - 客户端接入模块: - 第三方程序接口系统。
系统软件可实现功能如下:
功能特性 |
子功能特性 |
功能介绍 |
NVR管理 |
管理系统可容错性 |
当NVR联网管理系统出现故障时,单个NVR的业务功能不受影响 |
NVR设备手动管理 |
支持手动对系统内的NVR进行搜索、添加、删除操作 |
|
单NVR内的设备分组管理 |
支持对单个NVR内的摄像机进行资源分组管理 |
|
NVR设备分组管理 |
支持对多台NVR进行分组业务管理,增强可维护性 |
|
报警联动预案 |
系统支持报警联动的预案模版功能,即预先可设置报警联动的模板,使得设置具体设备报警联动时可采用报警联动预案,可适当减少施工工作量,增强可维护性 |
|
事件报警通知 |
管理支持接收NVR设备上的业务、 |
|
功能特性 |
子功能特性 |
功能介绍 |
|
|
前端设备报警,根据事件级别分类记录管理 |
Email联动通知 |
管理系统支持NVR业务系统发送的用户端的Email报警联动通知,NVR根据报警联动方案可通知管理系统对用户端发送Email报警信息。 |
|
设备配置 |
NVR属性查看 |
支持对NVR设备各种属性进行查看 |
前端设备属性查看 |
支持对NVR系统上的接入前端设备的各种属性进行查看 |
|
NVR属性编辑 |
支持对NVR的名称、描述进行编辑修改 |
|
前端设备属性编辑 |
支持对NVR设备接入的前端设备属性进行编辑设置 |
|
NVR上设备摄像机批量添加 |
支持对单台NVR上摄像机ID进行批量生成 |
|
NVR上摄像头拖动 |
支持对NVR内的摄像头进行拖动摄像机进行分组管理 |
|
NVR上设备状态操作 |
支持对NVR接入的前端摄像机进行删除功能 |
|
用户管理 |
权限角色管理 |
对业务用户的操作权限进行角色化管理,包括角色增、删、改操作 |
用户增删改 |
管理系统支持对业务系统的增、删、 |
|
功能特性 |
子功能特性 |
功能介绍 |
|
|
改 |
用户角色授权 |
对业务用户进行角色授权,设置业务用户的操作权限 |
|
用户组管理 |
对系统内的业务用户能够进行多级分组管理,包括用户组增、删、改 |
|
资源授权管理 |
对系统业务用户进行设备资源的授权管理,授予用户组拥有的设备资源列表 |
|
录像时间表管理 |
录像策略创建 |
支持录像策略的创建 |
录像策略编辑 |
支持录像策略属性的编辑 |
|
录像策略删除 |
支持录像策略的删除 |
|
录像策略对多台NVR应用 |
对于多台NVR管理,能够支持录像策略应用在多台NVR上,进行录像策略应用多台NVR上设备的批量管理。 |
|
编码器状态 |
前端设备状态跟踪 |
管理系统支持NVR接入的前端设备的连接状态实时更新,以便管理人员直观了解设备当前状态。 |
日志 |
日志检索 |
支持对日志进行条件检索 |
日志内容查看 |
支持对日志内容详细信息查看 |
|
日志备份 |
能够支持对日志的批量备份 |
|
日志保存策略设置 |
ESM管理系统支持时间或空间限定值的保存策略,超过设定值的日志 |
|
功能特性 |
子功能特性 |
功能介绍 |
|
|
自动删除 |
报警主机 |
报警高速查询 |
可以实现对ESM管理的NVR上的告警录像进行灵活快速检索 |
报警主机接入 |
支持HONEYWELL报警主机接入到iNVS系统,并支持报警打标签 |
|
电子地图 |
客户端载入多层地图 |
通过客户端操作可指定多张图片做为现场背景地图 |
摄像机指定位置 |
通过客户端操作可指定各个摄像头在地图图片上的位置 |
|
摄像机操作 |
通过客户端可对地图上布置的摄像机完成操作 |
|
摄像机状态显示 |
地图上实时显示摄像机状态 |
|
摄像机在地图上的快速定位 |
按名称检索摄像头,通过摄像头查找出对应地图及摄像头所在位置 |
|
OM-日志可测性 |
一键式日志收集 |
1、提供日志收集工具,可以一次性收集NVR上各服务模块日志信息,包括当前的和历史转储的,统一打包成一个压缩文件 |
支持系统运行类日志 |
1、系统运行过程中的重要错误、故障或危险信息需要详细日志记录;2、系统运行日志需要记录在非易失性记忆体内。 |
|
支持系统操作类日 |
1、提供记录系统操作类日志; |
|
功能特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