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垃圾分类再生资源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招标编号:****

投标单位名称:****

授权代表:****

投标日期:****

 


 

1、服务方案

14.1项目介绍

14.1.1建设方介绍

14.1.2目的与背景

自XX年以来,我市全面推行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建设项目,确保所有试点小区普及了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目前,各城区正积极深入居民社区,实施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鼓励市民熟知《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以此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的深化实施。

当前,每日产生的城市生活垃圾量达到XX吨,传统的填埋等处理手段已无法适应现实需求。随着《办法》的推进实施,202X年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将迈出关键步伐:目标设定为实现居民小区的全面垃圾分类覆盖,分类运输系统的效能将得到显著提升,并且末端处理设施的建设将不断深化。当前,生活垃圾分类相关的法规与标准体系已建立健全,为后续行动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前,城市垃圾分类工作在实施策略上缺乏市级层面的统一流程与信息技术支持,包括数据的集中汇总、监管机制的完善、工作成效上报以及居民参与反馈的高效收集。鉴于此,加速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利用的大数据云平台信息化建设项目显得尤为紧迫。

构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再生资源利用大数据云平台,旨在全程数字化监控全市垃圾分类工作的各个环节,包括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过程。该平台能实现对各类垃圾的计量数据的自动化多维度汇总,并支持各单位部门的工作成果上报与评估。同时,市民可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垃圾分类信息,参与知识传播与积分激励机制,全面促进公众的积极参与。

构建并优化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再生资源利用大数据云平台,强化分类作业设施设备的配置,推进技术在垃圾分类装备中的应用,激发全员参与的主动性。

构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再生资源利用的大数据云平台,旨在实现实时全面掌握垃圾分类工作的执行成效,为管理者决策提供及时且有力的数据支持,从而实现高效管理。

14.2项目需求

14.2.1项目建设方向

整合资源

通过构建一体化的统一通信网络,有效解决各部门、各单位间的数据孤立问题,同时避免了资源的重复投入与浪费。

构建一体化的信息管理系统,旨在消除重复投资和信息孤岛现象。

实施集中管理,明确各部门与下级单位的职责划分,旨在精简信息资源及人力资源的冗余投入。

完整管理体系

构建优化的管理框架:依据垃圾分类工作的进度,明确各环节的具体职责与权限界限,实施扁平化的业务流程设计。

构建完善的评估机制:针对各节点的具体职责,设计定制化的考核体系,以评估各环节的业务操作能力。

实时数据采集

实时监控业务流程:全面跟踪生活垃圾分类管理项目的执行动态,重点关注关键任务的监督核查,掌控各业务环节的工作进展与效率提升。

实时监控全市动态与工作效率:评估全市工作的进展与执行效率

宣传互动机制

激励机制:为了激发全社会对生活垃圾分类的广泛参与,我们实施了积分奖励制度。此制度旨在通过激励措施,提升公众对垃圾分类的积极参与度和配合度。

构建公众参与机制:通过互联网科技平台,鼓励市民积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监督与互动,提升全社会对垃圾分类工作的主人翁责任感。

14.2.2项目建设目标

确保全市垃圾分类工作数据精确一致

构建覆盖全市的垃圾分类信息管理系统,统筹负责全市数据的录入、维护与更新,涵盖数据登记册、设施运营状态、经费运用明细以及统计数据等方面。在注重数据采集的同时,亦需着眼于与上级平台的无缝衔接与高效数据交换。

垃圾分类闭环管理

构建全市垃圾分类大数据平台,旨在实现对垃圾分类全过程——从投放、收集到运输及处理的各个环节实施闭环式管理。通过建立健全的垃圾分类全流程管理体系,确保了管理的无缝衔接与高效运作。

责任主体全覆盖

作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法定责任人,全市的单位和个人将接受全面的管理。我们运用信息化技术,实施精细化的责任追踪,确保垃圾分类工作的各个环节具体到个人,从而实现政府的有效监管,社区的有效引导,以及居民的积极参与和垃圾分类习惯的培养。这将形成一种可复制、可推广的垃圾分类长期运行模式。

打通全民参与通道

构建基于"互联网+"的沟通交互平台,旨在连接各级管理者与市民,通过多元策略激发公众参与(积分激励、宣传教育及问题反馈等),从而推动垃圾分类的有效实施。这一举措旨在实现政府对垃圾分类的监督管控,社区对分类的引导作用,并促使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形成垃圾分类的长效机制。

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

构建完整的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及处理体系,强化生活垃圾分类的长效管理体系,提升垃圾分类达标社区在减量化与资源化管理方面的效能。通过集成信息化手段,在收集点、中转站和终端处理设施中,对厨余垃圾、餐厨废弃物及其他垃圾实施称重计量并实时上传数据,实现各环节间的有效监控与信息交互验证。

构建一体化的垃圾运营与分类称重系统,该系统负责汇集垃圾分类的质量、重量及类别数据,并将其上报,从而实现对垃圾分类源头的精细化管理控制。

一体化

在系统设计的初始阶段,我们坚持以用户为中心的原则,明确以整合应用数据为目标,精细规划技术路线,致力于达成数据集成的一体化目标。

扩展性、可集成性

该设计秉持模块化理念,展现出卓越的扩展性和集成能力,能够无缝对接既往及未来的环卫系统,充分满足业务变迁和流程优化的需求。

14.2.3项目软件需求

本次工作将以总体规划和分期建设的指引,首要任务是构建相应的机制,同步推进政府监管平台的建设。目标是奠定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再生资源利用大数据监控云平台的坚实基础。

14.2.3.1 综合运营管理中心:城市生活垃圾与再生资源的有效利用

作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利用大数据监控云平台的核心组成部分,垃圾分类综合管理运行中心凭借其先进的可视化技术,实时追踪车辆、人员、设施设备的位置轨迹、视频监控以及运营状态。它专注于关键领域的质量监督、层级评估、数据解析,并以此为核心,提供全局资源的可视化呈现、智能化预警、一体化调度和全方位指挥功能。

运行监测

3D地图可视化

为了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我们提供定制化的3D地图呈现方式,实现全方位的三维展示,包括人员、车辆、转运设施以及垃圾桶等各种要素。

垃圾分类全局监测

该方案旨在通过可视化手段综合展现垃圾分类领域的指数评估与核心指标,深入剖析各项指标的现状、目标达成度以及演变趋势。实时监控事件、人员、车辆及设施部件的运行状态,并与GIS地图紧密结合,突出显示重要事件和异常警报。借助视频全方位呈现现场态势,从而支持可视化指挥调度,确保快速、高效的一体化指挥和团队协作效能的实现。

分类投放态势

在地图中囊括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相关的所有要素,小区等各类主体、智能垃圾亭(房)等。点击要素即可查看要素的实时状态和业务数据,统计当日在线督导员数量、督导的居民数量、分类合格率,统计今日督导评价的居民中,优良差的人数及占比,弹窗展示各区县、各街道主体的分类效果详情,统计今日智能垃圾桶收集的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的垃圾重量。

分类收运态势

呈现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过程中的关键元素,如分类运输车辆、中转站及收集点等。通过点击各要素标识,用户可深入了解其实时状态、作业统计数据以及违规情况。系统将整合并展示垃圾收集总量、各类垃圾比例等全面的垃圾分类与运输绩效指标,以及对分类收运趋势和特性进行深入剖析。此外,实时数据和各环节运行指标及其运行状态一目了然。

垃圾流向分析

分析全程涵盖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及处置的各个环节数据,详实揭示垃圾的投放、转运与处置量等重要指标,并对废弃物的流动轨迹进行追踪展示。

处办监督

构建涵盖问题发现、分配、处理、反馈及归档等全流程的工作流系统,强调其功能包括对监控预警事件的实时监控、问题上报的精确指派与核实,以及督办催办等高效操作环节。

视频中心

该系统允许用户通过视频监控中心浏览并呈现各类接入平台的视频监控内容,实时统计在线及总计的摄像头数量。它支持远程查看摄像头的即时画面,并具备视频回放功能。

14.2.3.2示范建设成果展示中心

示范区覆盖展示

展示垃圾分类示范区的区域范围和具体街道,体现示范区数量、示范区面积占比、人口占比、街道数量占比、示范区验收情况等全市示范区的建设情况。

示范区成果展示

呈现垃圾分类示范区域的标准要求,以及各试点区的达标状况详析。

概述示范区建设成就,涵盖如下关键领域: - 分类配套体系的建设成效 - 社会动员与垃圾分类实施的进展 - 各类主体(如小区、学校及公共机构)的分类工作现状 详细展示了当前阶段的阶段性成果,包括: - 居民区的总体概况(建成区居民总数) - 已实现垃圾分类的家庭数量统计 - 街道管理单位的数量 - 完成垃圾分类工作的街道明细列表 - 垃圾分类覆盖区域的统计数据 所有这些信息均可通过基础台账系统查阅。

示范片区建设分析

呈现示范区域的建设详情,涉及覆盖率、投放设备、收运车辆等配套设施的数量及其建设完成度等相关统计数据。通过对现有数据的深入剖析,识别建设中的不足之处。

14.2.3.3垃圾分类统筹保障机制

政策法规

整合并录入垃圾分类相关法规及实施指南至统一管理系统,以便查阅详尽的政策法规内容。系统涵盖国家级的垃圾分类方针、政策及法律,以及地方性的法规、规章和相关政策,作为全市垃圾分类活动的指导和标准化依据。

工作计划

系统将整合并管理各市、区、街道的年度垃圾分类工作规划与目标,支持功能包括新增、修订和查询操作。此外,允许对工作计划进行详细批注,标记每月进度,以利于全市范围内的全面监控和有序执行年度工作计划,确保其顺利实施和达成预期目标。

责任分工

系统化管理记录市区街道的垃圾分类责任主体及专班文件,强调其在新增、编辑和查询操作中的一体化处理。此举旨在通过系统的规范化管理,明确垃圾分类的职责分工,确保责任到人,构建职责分明、各负其责的管理体系。

专题会议

整理并汇总市区及街道各级别关于垃圾分类的专项研讨会、协调会议及实地考察的详细资料,涵盖文字纪要、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通过对垃圾分类专题会议问题的系统梳理和解决方案的提炼,为各区域的垃圾分类实践提供实用的参考与指导。

资金保障

概述资金支持与分配策略,对工作预算、财务支出及资金来源实施规范化管理,详细记载每项经费的运用详情。

监督考核

垃圾分类考核评价

通过设定明确的评估指标,对垃圾分类操作中的各类数据实施定量评估,评估机制主要包括日常巡查监督、举报受理等环节。全面汇总并深入剖析所有考核项目。同时,对考核人员的日常巡查出勤进行严格管理。具体涵盖如下内容:标准制定与执行管理、考核任务分配与追踪、智能化样本抽查管理、现场执行考核控制、绩效统计数据解析、积分增减规则管理以及改进措施的跟进与执行。

垃圾分类执法记录管理

实施垃圾分类专项执法行动的记录,通过系统化录入,生成详细的电子化处罚台账,其内容涵盖了处罚的时间节点、执行者以及处罚结果等要素。同时,该台账与垃圾分类考核系统无缝对接,以便生成全面的考核统计数据报告。

巡查管理

该系统旨在监控巡查人员是否按照既定的时间表与路径在预设地点执行检查,涵盖了诸如区域划分、对象主体以及检查频率等多个方面。巡检管理系统能实时反映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并支持灵活调整巡逻路线以适应各种场景需求。其功能涵盖:任务调度规划、问题处理机制、巡查记录管理及绩效统计分析。

问题处办

构建垃圾分类问题处理与管理系统,将日常巡查任务整合至平台,实现分类巡查问题的上报、指派及解决的全程无缝对接。

14.2.3.4垃圾分类配套体系监管

旨在实现垃圾处理全链条的精细管理,包括分类收集、运输与处置环节的系统梳理,通过积分制度激励垃圾投放,运用计量车辆进行转运,并有效采集终端数据,确保流程的顺畅与高效运作。

四分类收运监管

收运表单管理

以下是关于各类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及可回收物)的统计数据:包括收运公司负责的路线数量、完成的任务量、总计的垃圾处理量,以及详细的收运公司作业情况报告。

收运过程管理

收运过程记录、漏收统计。

收运报警管理

展示越站收运记录、快捷搜索查询。

车辆定位轨迹

轨迹查看、轨迹回放。

车辆违规监管

分析车辆的超速累计时间、频次统计,详列超速记录,并提供快速检索功能。

车辆称重管理

安装于收运车辆上的重量传感器实现了对垃圾分类运输车辆装载重量的实时监控,确保了数据的精确性和透明度。

收集点收运记录

统计收集点四类垃圾收运记录。

收集点垃圾量统计

统计收集点四类垃圾收运重量。

收运车辆垃圾量统计

统计收运车辆四类垃圾收运量。

餐厨垃圾收运监管

车辆收运统计

每日/每月生成详尽的商户收运报表与明细报告,同时配备高效快捷的搜索功能和数据导出服务。

负责每日或每月整理并生成详细的车辆收运报表与收运明细,同时支持高效快捷的搜索查询功能以及数据导出服务。

定位轨迹

轨迹查看:地图轨迹查看、商户/商圈收运信息查看、轨迹时间设置、轨迹时间轴看板、轨迹两色展示、违规轨迹追溯、班次查看、项目部网格及工作区域分色展示、轨迹搜索查询、行驶列表、速度曲线等。

功能特性:具备轨迹动态回放功能,支持实时数据检索与提取,提供灵活的回放速度调节选项,允许用户便捷地控制播放进度,并允许切换不同的地图视角展示。

出勤统计

我们提供详尽的每日出勤记录明细统计,以及月度汇总分析功能,同时包括快速检索查询服务和数据导出选项,以满足您的全方位需求。

违规监管

自动监控体系能对超速行驶、偏离预设路径、擅自离开作业区域以及违规逗留等违规操作实施即时警报,同时自动记录相关违规的时间与地点细节,并对这些数据进行汇总和统计分析。

设备报警

分析车辆设备故障报警的详细信息,包括各类报警的发生时间、持续时长、行驶速度以及相关地理位置数据。

医疗垃圾收运监管

对接卫健委医疗垃圾处置场地磅系统。

收运规则管理

后台管理系统支持智能垃圾亭的回收积分单价配置,同时管理收运路线详情,包括设置灵活的收集点、合理的收集顺序以及指定的收运公司。系统具备按区域管理模式进行差异化设定的功能,允许用户个性化定制积分规则、收运线路规划及作业频次。

预约收运监管

居民通过小程序便捷地预约大件垃圾的收运服务,系统随即在后台生成相应的收运任务工单。随后,管理人员依据任务需求,适配分配人员或运输工具进行上门接收与处置。

当收运人员接收到来自任务系统的工单后,他们会依据工单详情,实施定时定点的大件垃圾收集作业。

分类转运监管

分类转运站数据对接。

分类处置管理

分类处置数据对接。

14.2.3.5垃圾分类组织参与机制

小区垃圾分类

生活垃圾投放规范管理

我们致力于实施详细的四类别生活垃圾投放指南,以便实时查阅并掌握准确的分类标准与操作流程。

市场激励

实施社会参与机制,有序管理垃圾分类的市场推广与活动组织;同时,精确记录并汇总居民的参与数据及所获取的积分信息。

小区投放管理

以下是各类别(包括小区、学校、单位)的详细分类统计:厨余垃圾、其他垃圾、金属、塑料、纸张、织物以及玻璃等废弃物的产生量,每日生成的详细清单,以及快速便捷的搜索查询功能。

居民投放记记录

呈现居民通过智能分类屋的投放行为记录或者督导员利用应用程序提交的垃圾管理数据,这些信息涵盖了投放时间、垃圾类别以及分类效能等相关细节。

分类督导管理

呈现详实的住户反馈汇总,用户可便捷查阅督导员提交的每一条管理记录,并实现高效精准的搜索功能。

非投放时间段智能监管

智能设备配备AI摄像头,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对非投放时段的自动化智能监管。通过设置虚拟警戒区域,一旦在非规定时间内有人员侵入,系统会自动执行拍照并录像,即时将报警信息传输至监控中心,生成违规行为记录。此外,摄像头还具备语音警示功能,从而确保了垃圾投放点处于无人值守且高度智能化的状态。

学校垃圾分类

学校投放管理

系统允许用户查阅各学校在任何指定时间段内的厨余垃圾及其它类型垃圾的总量,并进一步点击查看详情,获取每日产生的垃圾详细资料。

实践活动

学校实施定期的垃圾分类项目,致力于对学生与教职员工进行系统的垃圾分类知识宣传与行为引导,同时详尽记录活动详情,构建完善的校内实践活动档案.

学校分类考核

实施定期的学校垃圾分类绩效评估,对各项评估指标逐一评分,并自动核算出总体考核得分。

公共机构垃圾分类

公共机构垃圾投放规范管理

制定并记录适用于公共机构的垃圾分类投放规章制度,旨在引导其员工有效执行垃圾分类任务。

公共机构投放管理

呈现各公共机构各类废弃物产生详情,细分涉及餐饮厨余垃圾、有害废弃物、可回收资源以及其它垃圾等类别。

公共机构活动管理

以下是关于公共机构的垃圾分类推广活动记录,包括其在主流媒体上的宣传教育内容和主体活动的宣传活动详情。

公共机构投放统计

统计概述包括公共机构的数量总计、已实施的数量、覆盖率以及各类垃圾分类的统计数据。

智能投放点监管

设备报警管理

呈现智能垃圾桶及智能分类屋在运行期间的报警记录以及报警处理状况等相关数据。

设备状态管理

呈现智能垃圾桶及智能分类屋等设备的实时运营状况,支持远程查阅设备运行日志功能,便利运维人员进行设备维护与调试作业。

可回收屋监管

可回收屋台账管理

智能垃圾房配备的称重设备用于收集居民投放的可回收物品数据,进而生成详细的分类账目。该账目详细列有可回收物的类别、重量、投递时间以及操作者的身份信息。

可回收屋数量统计

统计一段时间内各类可回收物的具体数额,按类别划分明细。

回收积分管理

设定智能垃圾收集设施(包括智能垃圾亭与分类屋)中,对可回收物及有害垃圾的回收积分奖励单价。

14.2.3.6垃圾分类信息报送

上报工作发布

具备灵活的自定义上报功能,允许拆分并提交住建部及其他相关部门所需的各项数据报告。支持任务分配至特定责任部门,并设定明确的上报截止日期,确保高效执行与合规性。

报表发布

系统支持设定周期性任务,如月报、季报等,用户可根据需求定制上报内容、周期设定、责任归属部门以及权限管理。系统将据此自动化生成报表,并分发至相应的责任单位供相关人员填写。

上报状态追踪

工作人员,作为责任单位的信息接收方,可通过后台系统或手机应用程序录入所需的上报内容。

信息上报

汇总并呈现各责任主体提交信息的统计结果,同时实施评分评估。

上报信息管理

监控已发布上报任务的更新状态与完成详情,具备对漏报或信息不完整情况的预警提示功能。

14.2.3.7垃圾分类信息管理

常态化的维护管理涵盖以下关键信息要素:行政区划划分、社区管理、人员身份数据、分类主体详情、投放点位置信息、收集点设置、相关企业资讯以及分类转运设施的运营情况。

14.2.3.8系统设置

系统设置涵盖权限控制与员工管理等模块。借助城市生活垃圾及再生资源利用综合管理运行云平台的系统设置功能,实现基础信息配置的高效便捷,一旦平台启用,操作简易,无需多次设置。在业务模式发生变动时,仅需进行少量调整即可应对,确保灵活性与效率。

14.2.3.9移动辅助子系统

工作人员APP

以下是垃圾分类工作移动支持系统的主要模块概要: 1. **垃圾收运**:由收运公司员工录入收运作业数据。 2. **督导评价**:督导员负责上传居民垃圾分类效果及评价。 3. **巡查上报**:实现现场问题的实时上报功能。 4. **积分兑换**:便于居民通过分类行为换取积分奖励。 5. **垃圾清运**:涵盖清运作业的相关管理。 6. **考核标准**:明确各项工作的评估准则。 7. **考核任务**:设定并跟踪完成的考核目标。 8. **考核评价**:对垃圾分类工作进行全面的绩效评估。 这些模块共同构建了一个便捷的移动平台,有力推动了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与监督。

小程序

我们构建了丰富的垃圾分类平台,包括积分商城、分类学院、活动专区与随手拍功能,旨在线上线下同步推广环保理念,深化垃圾分类知识普及。通过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和实效性,激发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营造出自觉分类的良好氛围。同时,设立市民有奖举报机制、优化分类客服服务以及鼓励评价反馈,有效打通政府与居民的沟通桥梁,消除信息隔阂,确保问题得到妥善处理,意见得以顺畅传达,管理过程充满互动,垃圾分类效果显著。这一系列举措共同推动了全民参与垃圾分类的新模式的建立。

14.2.4项目硬件需求

14.2.4.1智能终端参数要求

垃圾收运车辆

1)车载录像机XX台

1、输入:8路视频输入

2、输出:1路标清CVBS视频输出

3、支持H.264和H.265高效编码的压缩技术

4、系统配备四通道音频输入,特别设计了独立的对讲手唛接口,确保功能的灵活性与便捷性。

5、硬盘:支持2TB

6、内置主动安全算法核心板

7、支持ADASDSM功能

8、该系统支持预置接口与各类外设的便捷连接,包括加速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油量监测装置、控制面板以及LED显示屏。

车载录像机产品的网络传输模块须配备有效的电信入网许可证及相应的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证书。

投标产品须提交智能视频监控报警终端的检测报告,该报告应涵盖疲劳监测、通话行为以及抽烟警报功能的相关证明材料。

所有提交的产品须附有车载视频终端的检验报告,该报告应涵盖振动、冲击、录像功能及数据安全等相关检验项目,并请随附相关证明材料。

2)中距离读写器(RFID识别)XX支

1.天线增益:8dbi圆极化

2.符合ISO 18000-6C(EPCG2)或ISO 18000-6B标准的协议

3.输出功率:30dbm(软件可调)

4.通信接口类型包括:Wiegand 26/34/42编码标准,以及RS485和RS232串行通信接口。

5.有效读取范围:稳定保持在5米(实际读取距离受标签类型及现场环境因素影响)

6.工作温度:

7.电源:DC12V,3A

3)辅材XX套

包括但不限于数据线、摄像头扩展线以及设备安装附件,但不包括称重设备的辅助材料。

4)单桶称重XX套

1、供电电压:

2、通讯方式:RS485

3、通讯波特率:19200 bps

4、最长通讯距离:30米

▲所投产品应具有称重系统设备检测报告(测量范围不低于500KG,最大允许误差不高于,提供相关资料

▲设备安装完成后由第三方出具校准报告

5)称重设备辅材XX套

数据线、设备固定配件等

监察手持终端

1)监察终端XX部

1、8核心

2、6G运行内存

3、4000mA电池

4、支持NFC刷卡

5、支持蓝牙电子秤数据上传

14.2.4.2示范片区设备技术要求

垃圾厢房改造

1)称重设备XX个

1、量程:0~300kg;

2、精度:

3、工作电压:;

4、工作电流:0.15A;

5、环境温度:

2)垃圾桶满溢检测器XX个

1、数据接口:RS485;

2、工作电压:6~24V;

3、工作电流:0.5A;

4、环境温度:

提交的产品须获得窄带通信测试认证或持有有效的专利证书,敬请附上相应的证明文件。

3)智能摄像头XX个

1、200万,最大图像尺寸:

2、具备边界跨越检测功能,区域入侵预警系统,以及进出区域活动监控,同时包括人脸识别拍摄能力。

3、镜头特性:焦距范围2.7-12毫米,光圈F1.2至F2.2,水平视角广阔,涵盖103°至33°的视野;支持电动控制操作。

4、调整角度:水平:0°~355°,垂直,旋转0°~355°

5、报警输入:1路,报警输出:1路

6、工作温度和湿度,湿度小于95%(无凝结)

7、电力供应:直流12伏特,正负20%波动范围/以PoE(IEEE 802.3af)标准供电

8、直流电源(DC12V): 最大功耗为11瓦特; PoE供电模式: 最大功耗为12.9瓦特

9、防护等级:IP67

4)存储卡XX个

容量:256G

5)积分模块XX套

15英寸触摸屏*1,积分主控板*1

6)垃圾投递门改造XX套

1、自动开门设备与主板配套设备,包含嵌入式主控设备和路电控锁控制主板。

2、工作温度:-30℃~70℃。

7)RFID标签XX个

1.遵循的国际协议标准:ISO/IEC 18000-6C 版本的EPC Class 1 Gen 2

2.工作频率:860-960MHz

3.工作模式:可读写

4.工作环境与读写器类型影响着读取距离,通常在2-5米范围内(建议的读距区间)

5.写入循环:100000次

6.数据保存:10年

7.工作温度:

8.存储温度:

9.防水性:防水

8)居民积分卡XX张

1、工作频率:13.56MHz

2、通讯速率:106KBoud

3、读写距离:2.5~10cm

4、读写时间:1~2ms

9)蓝牙电子秤XX个

1、准确度20g

2、秤台尺寸

3、量程300KG

4、分度值50g

5、工作电源采用交流220伏特/50赫兹标准,同时也支持直流6伏特供电。

6、工作湿度10%-15%RH

10)交换机XX个

1、我们支持的网络标准包括:IEEE 802.3标准系列(基本以太网),如IEEE 802.3快速以太网(IEEE 802.3u),流量控制增强的IEEE 802.3x,以及IEEE 802.3af电力自动化以太网标准。

2、设备配置了八个具备10/100Mbps传输速率的RJ45接口,其中一至四个端口特别支持PoE供电功能。

3、单端功率可达15.4W

4、工作温度:

5、存储温度:

6、 工作湿度:10%~90%RH不凝结

7、存储湿度:RH不凝结

8、电源:53.5VDC0.81A

11)巡检NFC贴片XX个

1、巡检NFC贴片

12)固定辅材XX套

设备固定配件等

14.2.4.3监管中心硬件技术要求

显示大屏

1)全彩LED显示屏

1.像数点间距:1.667mm

2.像素密度:

3.像素构成:1R1G1B

4.单元板分辨率:

5.尺寸(长*宽*厚):

6.模组功率:

7.驱动方式1\32扫恒流驱动

8.每平方米最大功耗:

9.白平衡亮度

10.亮度均匀性

11.屏幕水平视角:垂直视角:

12.换帧频率帧/秒,使用寿命万小时,反光率

13.刷新频率

1.色温1000K-18000K可调

产品须提交完整的检测报告,其内容需涵盖LED视角、白平衡亮度、刷新频率、使用寿命、亮度均匀性和屏体噪音等关键性能指标。相关证明材料请一并附上。

所有投标产品必须提交光生物安全及蓝光危害的评估检测报告及相关证明文件。

所有投标产品须提交通过8级防震性能测试的相应证明文件,敬请附上相关资料。

2)显示屏开关电源XX套

输出:

2、直流电压4.5V

3、额定电流50A

4、电流范围

5、额定功率225W

6、纹波与噪声

7、电压调节范围

8、电压精度

9、线性调整率

10、负载调整率

11、设备启动至上升时间需2000毫秒,满载状态下(100%负载),对于50毫安/230伏交流电输入表现稳定。

12、在典型条件下,响应时间为20毫秒,适用于230伏交流电源,负载状态达满载100%。

输入:

1、电压范围

2、频率范围

3、功率因数

4、效率

5、交流电流230VAC2.2A

6、典型浪涌电流规格:40安培/230伏交流

7、泄漏电流AC

保护:

1、过负载

2、在检测到输出端发生短路时,电源保护系统能迅速响应并自动切断,待短路解除后,设备能够自行恢复正常工作状态,确保输出环境的稳定。

1、工作温度(参考负载温度降额曲线)

2、工作湿度不凝固

3、储存温度

4、储存湿度不凝固

5、温度系数

6、本设计遵循的安全标准依据GB4943-2001,并符合UL1012的相关要求。

7、电气绝缘等级:输入/输出电压(I/P-0/P):1.8千伏交流,输入/反馈电压(I/P-FG):1.5千伏交流,输出/反馈电压(0/P-FG):0.5千伏交流

8、绝缘阻抗I/P-0/P、I/P-FG、0/P-FG:大于

9、本产品符合国际电磁兼容标准:EN55022及中国国家标准GB9254,达到一级电磁兼容级别(Class A)

3)控制接收系统XX套

1、该设备单卡具备至少32通道RGB信号的并行输出能力。

2、单卡最大带载不低于像素点

3、支持色度、亮度一体化逐点校正

4、支持低亮高灰以及色温调节

5、支持修缝技术

6、支持任意抽行抽列抽点

7、快速升级和快速发送校正系数

8、支持网线检测

9、支持超宽工作电压

4)屏体结构-国标冷轧钢现场焊接 XXm

1、钢结构构建:所使用的钢架构件(包括接合板)选用优质Q235B钢材制造,确保其材料性能符合《GB700-88》中关于Q235标准的要求。这其中包括对钢的抗拉强度、伸长率以及屈服点等关键指标的严格把控,同时,我们严格控制含碳量和硫含量,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磷的极限含量

2、用于Q235材料连接的手工焊接专用E43系列焊条

3、自动焊:Q235连接用H08系列焊条

4、要求:抗震7级,抗风8级

5、包边:不锈钢包边

5)智能配电柜 XX台

1、具备手动控制设备供电的开启和关闭。

2、支持多组独立可控回路设计,初始配置为手动操作模式,且可灵活扩展以接纳多种控制手段。

3、该系统采用三相五线制电源配置,由工业级PLC控制系统运作。为减小电网在设备启动时的瞬时电流冲击,系统具备延迟通断电特性。同时,还配备了过热、过湿、过电压、过电流及短路防护装置,确保运行安全与稳定。

6)视频处理器XX台

1、该系统整合了视频处理、视频操控及LED屏体配置等多元化功能,支持广泛的视频信号输入,特别强调其对超高清全4K                             ×2K@60Hz图像的高效接收和处理能力,以及发送性能的卓越表现。

2、处理后的视频可经由网口或光纤接口传输至LED显示屏展示

3、装备有坚固的工业级外壳,具备卓越的视频处理与传输性能,确保在各种复杂操作环境中稳定运行

4、本设备配备有齐全的视频输入接口,包括1路HDMI 2.0接口,4路DVI接口以及1路3G-SDI接口。

5、该设备配备有16个网络接口和4条光纤输出能力,最大可承载高达1040万像素的传输任务。

6、HDR输出的提升显著强化了显示器的视觉表现,呈现出更为鲜活逼真的色彩和锐利分明的细节。

7、我们提供高度可定制的画质调整选项,包括点对点精确缩放、全屏适应两种模式,以满足多样化的视觉需求。

7)辅材XX项

1、(国标)三芯电缆线、网线、接卡线

2、传输速率:1000Kpbs

3、使用温度:-20+85℃

4、储存温度:-20+85℃

5、单线长度:1000mm

6、护套颜色:绿色

可视化大屏

8)拼接屏XX台

1、屏幕尺寸:46寸

2、亮度:,对比度:

3、拼缝:1.7mm

4、裸机尺寸:

5、可视角度:178°/178°

6、响应时间(GtoG):5ms

7、功耗:,待机功耗:

8、上下左右可视角度178度,最佳分辨率,兼容分辨率1366x768;1600x1200:;1280x768;1024x768;

提交的产品需附带液晶显示器的检测报告,该报告应涵盖以下检验项目:亮度、对比度、灰度等级、图像清晰度、视角、屏幕分辨率以及拼缝测试结果。

提交的产品须配备液晶显示器的检测报告,该报告应涵盖抗震等级八级的相关检验项目。

▲所投产品应具有中国节能产品认证证书

制造商需提供具备大屏幕保真显示性能的相应软件资质认证。

▲所投产品应具有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证书

9)12U机箱,拼接处理器XX台

支持ONVIF标准的解码功能,集成NVR/DVR的实时预览与录像回放功能。可选配H.265编码卡,配备HDMI输入接口,方便将外部计算机的内容呈现于大屏或实现多画面拼接,展现出卓越的兼容性和灵活性。

10)落地式安装(液压前维护)XX套

1. 选用全钢结构,外表面经喷塑处理,整体采用折弯成型工艺,确保结构坚固; 2. 选用优质冷轧钢板,厚度范围在1.5-2.0mm,以保证安装的稳固性和便捷性,支持快速无阻碍安装; 3. 配备详细的设计图纸和配件清单,便于安装过程; 4. 设计理念遵循人体工程学原则,采用模块化全拼装结构,安装与检验更为简便。

11)安装辅件XX项

包括专用通信线缆、控制信号所需的RS-232接口线、网络线、电源线、电源箱、开关设备、插座及相关安装附件和辅助材料

扩声系统

12)专业音箱 XX只

1、低频驱动单元;

2、钕磁压缩高音单元

3、额定功率不小于

4、特性灵敏度应不低于98分贝/瓦特/米(在有效频率带通范围内平均值)

5、声压级应持续不低于124分贝,并在峰值时达到130分贝以上。

6、低频响应限制应不低于55赫兹,高频响应则不得低于20千赫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