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维护方案

 

 

 

 

招标编号:****

投标单位名称:****

授权代表:****

投标日期:****

 


 


市政道路修复工程投标方案

温馨提示:

所有方案目录的详尽内容已在Word文档中逐一阐述,如需进一步了解,敬请购买并下载查阅。

第一章 项目概述与场地规划

第一节 编制依据及原则

一、编制依据

(一)某工程工程施工招标文件。

(二)某工程工程施工招标文件补遗文件。

(三)某设计单位负责**等道路的修复工程施工图设计,致力于该城市的基础设施完善。

(四)我单位对现场勘察信息。

(五)参考的法律法规包括国家、部级颁发的施工、设计规范、规程和标准,以及某城市地方人民政府和建设管理部门发布的具有法规性质的文件。

二、编制原则

(一)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和施工程序。

(二)确保全面履行工程合同条款,并严格遵照招标文件的各项规定。

(三)按照工期目标科学合理安排施工顺序。

(四)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

(五)运用科学的规划手段,精心设计出最为适宜的施工组织方案。

(六)确保冬雨季节施工项目的科学规划,以维持全年施工进度的均衡与连贯性。

(七)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八)节约基建费用,降低工程成本。

第二节工程简介

一、基本情况

工程名称:**修复工程

工程地点:**

项目概述:本项目乃一项修复工程,预计总投资额大约为六千万人民币。

项目涵盖内容包括:顶管坑的交通设施修复(如行车道和人行道的恢复)、道路表面处理(铣刨并铺设新罩面)、管道施工后的顶管区域回填,以及50株行道树的种植。涉及的路面总面积为70916平方米。

建设单位:某城市市排水公司

设计单位:某城市市某设计单位

(一)现场情况

位于**城市的**居住区内,本工程项目涵盖以下路段:郁江西道、丽江道、江湾二支路、江湾路、绥江道、**西路、海波道、汇川路、规划路一、规划路二及规划路三,总计十一条道路的路面修复工程。

因某污水处理厂的迁移,需在江湾二支路、江湾路、绥江道、**西路及汇川路沿线实施下顶管作业,新建污水管道。施工期间涉及部分基坑挖掘和道路结构受损,加之后期管道渗漏问题,对道路交通造成了显著破坏。此外,郁江西道、丽江道、规划路一、规划路二、规划路三以及海波道区域,由于频繁的施工车辆活动,道路损坏状况亦相当严重,因此,这些路段均需进行全面的修复工作。

(二)工程修建意义

位于****居住区的十一条道路交通网络,作为**地区的核心通道,因实施下穿管道顶管工程导致了显著的道路损毁。鉴于此,为了及时恢复该区域的交通功能,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亟需对道路进行紧急修复工作。

二、施工目标

(一)项目施工期限设定为:自*年*月28日至*年*月30日,总计63个日历工作日需完成。

计划开工日期:*年*月28日

计划竣工日期:*年*月30日

我公司承诺工期:**天

(二)致力于实现符合国家质量验收标准的优质工程

(三)目标一:确保零事故,严格遵循相关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四)目标:确保文明施工标准符合业主要求及某城市的相关管理规定。

(五)环保目标:确保满足业主以及所在城市的相关行政管理规定。

图1-1 某工程平面示意图

 

1)郁江西道

该道路工程从大沽排水河桥起始,向东延伸直至紫金山路,总长度大约为840米。然而,现状下,车辆行驶的道路路面遭受了严重的损毁情况。

2)丽江道

从江湾二支路向东延伸至翠波路,该道路的总建设长度约为390米,然而,路面行驶区域的状况严重受损,亟待修复。

3)江湾二支路

该工程项目位于丽江道与江湾路之间,总长度大约为150米。现状是道路基础设施严重受损,局部路段发生深度塌陷,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塌陷区域长时间遭受水分浸泡,导致管道上部的路基变得如同泥浆一般。

4)江湾路

道路工程位于江湾二支路北端至绥江道南端,总长度约为900米。现状道路遭受严重损毁,局部地段出现深度较大的塌陷,受影响区域长时间浸水,导致管道上方的路基变得如同泥浆一般。

5)绥江道

该工程项目西起**西路,向东延伸直至江湾路,总长约240米的道路现状大多遭受了损坏。

6)**西路

项目范围:道路延伸自绥江道北端,直至环线南部,总长度约为1980米。现状分析显示,大部分道路遭受严重损坏,局部地段出现深度塌陷,且塌陷区域长时间被水分浸泡,导致管道上方的路基变为泥泞状态。此外,沿途部分路段堆积了大量废弃物。

7)海波道

该工程项目西起**西路,向东延伸直至江湾路,总长度大约为190米。现状道路基础设施遭受了重型车辆的严重碾压损害。

8)汇川路

 

道路工程项目,自西端的**西路起,向东延伸至规划路三,总长约1105米。当前,行车道路面遭受严重磨损,尤其在**西路路口区域,存在明显的基坑与结构坍塌问题,亟待修复和完善。

9)规划路一

江湾路至汇川路间,一条长约230米的道路遭受了重型车辆的严重碾压损毁,现状普遍堪忧。

10)规划路二

江湾路至汇川路之间的道路,南北延伸约140米,其行车道路面遭受了严重的损毁状况。

11)规划路三

该工程项目位于江湾路与汇川路之间,总长约290米的路段面临显著的车行道路面损坏问题。

2、道路工程标准及主要技术指标

表1-1 主要技术指标表

序号

道路名称

道路等级

路面结构设计年限

设计车速(Km/h)

1

郁江西道

次干道

10

20

2

丽江道

次干道

10

30

3

江湾二支路

次干道

10

30

4

江湾路

次干道

10

30

5

绥江道

支路

10

30

6

**西路

支路

10

30

7

海波道

支路

10

20

8

汇川路

支路

10

30

9

规划路一

支路

10

30

10

规划路二

支路

10

30

11

规划路三

支路

10

30

3、横断面设计

(1)郁江西道

道路设计等级定位为城市次要干道,规划车道宽度总计为30米,其布局为:两侧各配备3米的人行道,中间划分有24米的机动车道,同样两侧设有3米的人行道,形成均衡的交通流线。

图1-2 郁江西道标准断面图

(2)丽江道

道路设计等级定位为城市次要干道,规划车道宽度总计为40米,其断面布局如下:两侧各设3.5米的人行道,中间部分则专为车辆通行预留了33米的车行道。

图1-3丽江道标准断面图

(3)**西路

道路设计等级定位为城市次干道,其规划宽度配置为25米,具体的断面构成包括:1米的人行道区域,21米的机动车道部分,以及3米的人行道带。

图1-4 ★★ 西路标准断面图

(4)江湾二支路

本项目道路设计定位为城市次要干道,规划路面宽度为30米,其空间布局采用3米的人行道分隔。

+24米(车行道)+3米(人行道)

图1-5 江湾二支路标准断面图

(5)江湾路

道路设计等级定位为城市次要干道,规划车道宽度总计为30米,其布局为:两侧各配备3米的人行道,中间划分有24米的机动车道,同样两侧设有3米的人行道,形成均衡的交通流线。

图1-6江湾路标准断面图

(6)绥江道

最小宽度16m,最大宽度23m。

图1-7绥江道标准断面图

(7)海波道

道路设计等级定位为城市次干道,规划路面宽度设为20米,其断面布局具体为:3米的人行道,两侧各配备14米的机动车道,以及另一侧3米的人行道。

图1-8 海波道标准断面图

(8)汇川路

道路设计等级定位为城市次干道,规划路面宽度设定为25米,其断面布局具体为:两侧各配备4.5米的人行道,中间预留16米供车辆行驶,人行道再次设于两侧,形成均衡的交通流线布局。

图1-9汇川路标准断面图

(9)规划路一

道路设计等级定位为城市次干道,规划路面宽度设定为25米,其断面布局为:3.5米的人行道,随后是18米的机动车道,最后是3.5米的人行道部分。

图1-10规划路一标准断面图

(10)规划路二

道路设计等级定位为城市次干道,规划路面宽度设定为25米,其断面布局为:3.5米的人行道,随后是18米的机动车道,最后是3.5米的人行道部分。

图1-11规划路二标准断面图

(11)规划路三

道路设计等级定位为城市次干道,规划路面宽度配置为3米的人行道,19米的机动车道,以及3米的人行道,形成合理的断面分布。

图1-12规划路三标准断面图

4、道路纵断面

本项目的道路设计标高将基于原设计基准,即参照2003年的大沽高程体系进行设定。

5、道路定线

设计过程中,所有道路的基准线严格依据规划路的中心线(即现有道路的实际中心线)进行设定。

6、路面结构

(1)车行道结构:

构成基层的是18厘米的石灰粉煤灰碎石混合物(含石灰粉煤灰土12%),上覆以6厘米的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再叠加4厘米的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总计形成厚度为58厘米的复合结构层。

图1-13 路面结构图

(2)人行道结构

构造层包括:6厘米的彩色水泥混凝土花砖,上方铺设3厘米的砂垫层,接着是两层石灰土,分别是15厘米的12%含量和15厘米的10%含量。总计,结构总厚度达到39厘米。

(3)罩面

针对本项目的工程需求,车行道在完成铣刨衬垫工序后,将实施4厘米厚度的精细级沥青混凝土(标号AC—13C)表面覆盖施工。

7、附属设施

(1)侧、缘石规格:

道路全线侧石均采用预制水泥混凝土侧石,小转角处采用弧形侧石;不能以短直线型侧石拼接,侧石外露高度为15cm,侧石后采用侧石垫背。

本工程修建范围内人行道边缘及本路路面与其他材料路面相接处、无障碍坡道处,均采用型预制水泥混凝土缘石裁边。

混凝土侧石及混凝土边石的抗压强度应不低于C30等级标准。

在铺设全线侧和缘石时,底部应先用2厘米厚的1:3水泥砂浆进行坚实铺设。

(2)人行道面砖

水泥砼花砖28天抗压强度不得低于C40级,抗折强度应不低于3.5Mpa;并应符合“《某城市市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规范》(道路工程部分)有关人行道材料要求。

(3)盲道设计

当人行道(不包括侧缘石)宽度超过120厘米时,我们特别设置了符合标准的盲道,其宽度设定为30厘米。

铺设盲道时,应用导向砖和停步砖进行区域划分:导向砖指示行进方向,而停步砖用于标识盲道的起点、终点及转向位置。在处理曲线路段时,应确保导向砖的设计与道路边缘转角相协调。

1)盲道的铺设位置需依据具体环境设定,要求在各段落内部保持连续且直线。其边缘与侧石线的最小间距不得少于50厘米,同时,与树穴以及建筑物等障碍物之间的最小距离应确保不少于25厘米。

2)在人行道宽度受限的情况下,若不足以同时配置盲道和树穴,将优先保障盲道设施。具体规定为:当人行道的有效宽度(排除侧石和缘石)少于250厘米时,将不设置树穴;而当宽度低于120厘米时,盲道的设置则被暂缓。

3)任何障碍物,如杆线、检查井、树穴、候车亭、电话亭及邮政信箱,严禁在盲道区域内设立,以确保视障人士的无障碍通行权利得以充分保障。

在规划盲道布局时,应确保其不穿越建筑物表面的障碍设施,例如空调室外机和窗户护栏等,同时要求盲道与这些障碍物的外边缘至少保持25厘米以上的间距。

(4)无障碍设计

遵循建设部的强制性规定,旨在提升残疾人的交通便利性,本路段的人行道交汇点、横道沿线以及大型公共建筑出入口均需改造为无障碍通行坡道。在施工实施前,施工单位须与交通管理部门紧密协作,确保无障碍坡道的起止点精确对齐人行横道。在坡道区域,严禁设置妨碍肢残人士通行的设施,如收水井、检查井等任何阻碍物。

坡道的形式依据里巷的海拔高度来确定:若里巷高度处于车行道边线(人行道侧石下路面)的高度之上,且低于人行道边线(缘石线)的高度,应选用A型坡道;对于其余情况,则采用B型坡道。

在工程施工进程中,任何对无障碍坡道的数量增减或位置变动,施工方必须经由事先通知并获得设计部门的相应调整许可,严禁擅自进行此类操作。

(5)树穴及行道树

当人行道宽度米时,人行道上每间隔5米处修建树穴,树穴距侧石间预留一块花砖距离。树穴四周采用预制水泥砼树穴条石护缘。预留树穴位置处种植行道树,树种及规格同相交道路行道树一致。

请参阅《城市道路质量通病防治系列图集》中的“树穴石安装示例图纸(第一部分)”

(6)井的升降及加固

所有位于修建范围内的各类井位,须根据设计标高实施相应的升降作业并强化支撑。关于井圈的加固措施,以及收水井井口的详细尺寸图纸,详参阅《城市道路质量通病防治系列图集》(津07SSZ1),其中包含相关图纸说明。

(7)旧沥青混凝土路面罩面要求

罩面最小厚度4cm,个别处如不能满足最小罩面厚度要求,应先将旧油面铣掉至4cm后再罩。衬拱处,其罩面厚度,应先将旧油面铣掉至8cm后,在采用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衬拱。

(8)透层油

铺筑沥青砼面层前必须在基层上浇洒低粘度沥青油(透层油)以增强基层与沥青砼面层的结合及基层的防水性能,沥青砼必须在透层油完全渗入基层后方可铺筑,透层油材料宜采用慢裂洒布型阳离子乳化沥青,用量0.7—1.5Lm。透层沥青的质量应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及《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的要求。

(9)下封层

为加强路面结构层间结合,提高路面结构整体性,防止由于沥青层空隙率大出现雨水下渗造成基层浸水破坏,在半刚性基层上喷洒透层油后应铺筑下封层,下封层材料宜采用稀浆封层ES—2型或ES—3型,封层最小厚度不宜小于6mm且要求完全密水。其技术指标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有关技术要求。下封层与透层油不可互相替代。

(10)粘层油

在铺设新层沥青混凝土作业开始之际,首要步骤是对下承层进行全面清理,确保其干燥且无尘埃。随后,需均匀地施加一层粘层油,以增强基层与新铺材料的黏结。针对旧路面进行上覆或衬垫处理前,务必同样彻底清扫,使之达到干燥无尘的条件,接着也需施加一道粘层油。粘层油的选择应与车行道面层所用沥青类型和标号相一致,推荐使用快裂或中裂乳化沥青,或者快速、中速凝固的液体石油沥青,这些材料通常经过乳化或适当稀释以满足施工需求。

施工粘层应严格遵循《某城市市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规范》(道路工程分册)的相关规定。

(DB29 74 2004)的要求。

(11)路基、路面结构搭接处理

在车行道与旧路的交汇点,为了确保新旧结构的顺利衔接,我们计划在道路结构层内实施开槽搭接施工。开槽深度与各结构层的厚度一致,宽度定为50厘米。在新旧结构的交接区域,将铺设土工格栅(或者土工布),具体设计参考《城市道路质量通病防止系列图集》中的“新旧路面搭接示意图”。

(12)管线沟槽处理

1)原则上地下管线的管顶覆土须在道胎以下,管线沟槽处理方式为:

管线沟槽在道胎以下60cm范围内采用石灰土(石灰含量8%)处理,每步20cm,压实度自下而上均为

管线沟槽的填筑应遵循如下规定:在道胎下方60厘米至管顶上方40厘米的区域,需逐层填充素土(或石灰土),每层厚度控制在20厘米。压实度要求需参照路基的常规压实度标准及路基填料规格表执行。

在回填土的施工过程中,禁止掺杂淤泥、废弃物以及含有草皮或腐殖质的土壤。

2)为了有效控制因裂缝和不均匀沉降对道路结构的潜在影响,沟槽回填过程中,特别是在新旧路基衔接区域,我们实施开蹬搭接工艺,并同步铺设一道双向土工格栅,以增强稳定性。

在进行道路结构层施工前,应对所有埋于地下的管线,特别是那些覆土厚度不足的,实施必要的加固措施以确保施工安全。

请参阅《城市道路质量通病防治系列图集》,其中包含深度管线加固处理示例图与浅层管线加固处理示例图。

(13)路面结构材料要求

面层及基层材料的技术指标必须严格遵照《某城市市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规范》(道路工程部分)J10405—200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以及《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等标准规定执行。

水泥砼面砖:水泥砼花砖抗压强度(平均)(单块)抗折强度(平均)(单块),并应符合“《某城市市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规范》(道路工程部分)、《某城市市人行道及人行广场防滑技术标准》BD29—201—2010有关人行道材料要求。

侧石、缘石及树穴条石的混凝土制品要求:其抗压强度必须达到或超过30兆帕。在安装过程中,应在其下方铺设2厘米厚的1:3水泥砂浆垫层作为基础支撑。

石灰的技术指标须符合《某城市市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规范》(J10405-2004)第四章第二节(4.2.1)及第四章第三节(4.2.2)中详尽的规定。

粉煤灰:用于路面结构的粉煤灰粒径应在0.001—2mm之间,为便于压实,小于0.074mm的颗粒含量应大于45%,SIO2、AL203和Fe203的总含量应大于70%,比表面积应大于(或90%通过0.3mm筛孔,70%通过0.075mm筛孔)

建议采用塑性指数在15至20范围内的粘性土壤作为石灰土的主要成分。

碎石材料选用:作为二灰碎石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级配碎石粒径要求为底基层不超过37.5mm,基层不超过31.5mm。碎石的级配必须符合表1-2的规定,并确保其压碎值指标不超过30%。

请参阅表6,其中详列了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矿料级配范围,以及密级配沥青混凝土的关键筛孔通过率数据。

施工沥青混合料路面需严格遵循《某城市市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规范》(道路工程分册,J10405—2004)的相关规定,同时参考《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4及《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的详细指南。

表1-2基层碎石级配

层位

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

37.5

31.5

19

9.5

4.75

2.36

1.18

0.6

0.075

底基层

100

90-100

72-90

48-68

30-50

18-38

10-27

6-20

0-7

基层

 

100

81-98

52-70

30-50

18-38

10-27

6-20

0-7

表1-3 沥青砼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

级配类型

通过下列筛孔(方空筛,mm)的质量百分率(%)

31.5

26.5

19.0

16.0

13.2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AC-13

 

 

 

100

90-100

68-85

38-68

24-50

15-38

10-28

7-20

5-15

4-8

AC-20

 

100

90-100

78-92

62-80

50-72

26-56

16-24

12-33

8-24

5-17

4-13

3-7

表1-4密级配沥青砼的关键性筛孔通过率

混合料类型

公称最大粒径(mm)

用以分类的关键性筛孔(mm)

粗型密级配

细型密级配

名称

关键性筛孔通过率(%)

名称

关键性筛孔通过率(%)

AC-20

19

4.75

AC-20C

<45

AC-20F

>45

AC-13

13.2

2.36

AC-13C

<40

AC-13F

>40

(14)沥青路面抗滑性能指标表

表1-5 沥青路面抗滑性能指标

年平均降雨量(mm)

质量验收值

横向力系数SFC60

构造深度TD(mm)

250-500

245

≥0.45

8、道路修整方式

(1)郁江西道的路幅设计分为三部分:人行道宽度为2米,车行道占据12米,另一侧的人行道同样设为2米。

整修方式:车行道罩面,人行道局部重新修建

(2)丽江道的路幅设计分为三部分:人行道宽3.5米,车行道占据33米,再配以3.5米的人行道,形成完整的交通布局。

整修方式:车行道罩面,人行道局部重新修建

(3)江湾二支路的路幅布局配置为:两侧各设3米宽的人行道,中间为主车道,宽度为24米,再次两侧配备3米的人行道。

实施策略:针对路面塌陷区域实施填充工程,同时全面翻新车道及人行道设施。

(4)江湾路段划分如下:人行道宽3米,车行道占据主体,宽度为24米,两侧再设3米人行道,形成合理的交通空间布局。

施工策略:针对基坑及塌陷区域实施填充修复,全面翻新车道设施及人行道

(5)西路路段采用如下的空间布局设计:人行道部分宽达1米,车行道则占据主体,其宽度为21米,而另一侧的人行道同样设置有3米的宽度。

施工策略:针对基坑和塌陷区域实施填充工程,全面翻新道路交通设施,包括车道和人行道的重建,并对原有路面的堆积杂物进行彻底清理工序。

(6)人行道宽度设为1米,车行道部分则规划为14米,两侧各增加1米人行道。在十字路口区域,尤为注重交通流动性,计划将车行道拓宽至21米。

施工策略:涵盖全线路的车行道与人行道将进行重建,同时,原有路面的堆积杂物及土壤将实施彻底清运。

(7)海波道道路设计:人行道宽度统一为3米,车行道部分规划为14米,两部分人行道将进行全面翻新和重建。

(8)汇川路段采用双侧人行道设计,每侧宽度为4.5米,中间为主车道,宽度为16米,再次配置有另一侧人行道,总宽度均衡分配为4.5米。

施工策略:针对基坑和塌陷区域实施填充修复,同时实施路面结构的重建工程;而对于其他道路,车行道将进行全面的表面覆盖翻新,人行道则需全新建设。

(9)首条规划道路采用双侧人行道设计,每侧宽3.5米,中间设18米行车道,人行道再次与之对称,形成总体3.5米的人行道布局。

实施策略:针对塌陷区域实施填充工程,全面重构道路行车道及人行道设施。

(10)道路布局设计二:人行道宽度为3.5米,两侧各设,总计7米;车行道部分占据18米,两者之间形成合理的交通流线;再次配置3.5米的人行道,确保行人通行舒适。

整修方式:车行道罩面,人行道重新修建。

(11)第三条规划道路的设计采用双侧人行道与车行道布局,具体断面分布为:两侧各3米的人行道,中间划分有19米宽的车行道,再次配置3米的人行道,形成合理的交通流线与空间分配。

整修方式:车行道罩面、人行道重新修建。

车行道采用1.5%的直线型路拱设计,人行道横坡设定为2%,而路肩的坡度则为3%。

在西路道路西侧行政区域,计划建造一条位于铁路旁的排水边沟,其设计规格为:底部宽度为2米,高度达到1.5米,顶部宽度设定为3米。

9、道路工程主要工程量

表1-6 道路工程主要工程数量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郁江西道

丽江道

江湾二支路

江湾路

绥江道

1

车行道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含罩面)

 

10056

13672

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