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垃圾运输服务投标方案
温馨提示:
所有方案目录的详细内容已在Word文档中逐一阐述,如需进一步了解,敬请在购买后进行下载查阅。
说明
一、按照招标文件的评分标准,项目背景与需求评估的具体细节请参照第一章。
二、按照招标文件的评估标准,项目全方位服务方案的详细内容请参阅本章节的第二部分。
三、按照招标文件的评分准则,'项目组织结构及员工配置'的具体内容请参考本文件的第三章。
四、根据招标文件的评分标准,关于'员工管理和培训'的详细内容,请参阅本文件的第四章。
五、根据招标文件的评分标准,关于'项目管理规定'的详细内容,请参阅本文件的第五章。
六、根据招标文件的评分标准,关于'设施设备运营与维护管理'的详细内容,请参阅第六章章节内容。
七、根据招标文件的评分标准,关于'船舶运营方案'的详细内容,请参阅本文件的第七章。
八、按照招标文件的评估准则,'船舶垃圾接收和转运方案'的具体阐述可参考本文件的第八章。
九、按照招标文件的评分标准,'安全操作计划'的具体内容请参考第九章。
十、按照招标文件的评估准则,'更新后的应急预案'的详细阐述可于章节十二中找到。
编制依据
一、涉及项目招标文件、补遗通知以及详细设计文档等关键资料
二、依据国家现行有效的技术规范、标准,以及相关的技术文档、规定、规程和技术标准。
三、依照有关主要法律、法规: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
(二)其他法律法规。
四、行业规范、标准
(以下内容根据项目实际情况修改)
沿岸海上运输特指各沿海港口之间的海上航线服务。这部分运输由两类船舶执行:一类是国内航行船舶,另一类则涉及进出境交通,例如专门服务于港澳线路的小型船只。得益于市场机制的调控以及国家对于老旧运输船舶的前瞻性淘汰与更新政策的推动,航运企业积极响应,主动调整其运力配置,导致船队的平均船龄结构得以优化。截至2020年,中国沿海地区的运输船舶总数为10,352艘,相较于2015年的数据减少了369艘。
在2019年,中国沿海运输船舶的总载重量达到了7079.98万吨,实现了2.83%的年度增长;而2020年的数据更为显著,船舶净载重量提升至7929.83万吨,较上年度增长了12.00%,这一增幅创下了自2015年以来的新高。
在2016年,中国的沿海运输船舶客运量经历了一定的下滑,然而自2017年至2019年间,这一趋势出现了连续四年的增长。截至2020年,中国沿海运输船舶的载客容量达到了23.63万客位,相较于前一年度,实现了微幅增长,增加了0.14万客位。
在2019年,中国沿海运输船舶的集装箱箱位达到了63.26万TEU,相较于前一年增长了6.64万TEU。然而,2020年这一数字有所下滑,中国沿海运输船舶的集装箱箱位为60.91万TEU,较上年减少了2.35万TEU。
截至2020年末,中国沿海省际海运市场中,集装箱船的新增运力统计显示,新投入运营的船舶数量达到了34艘,累计总运力增至308艘,相较于2019年末的增长率为18%。同时,年内集装箱船的总载重量新增加了44,800标准二十英尺单位(TEU),达到797,200 TEU,较前一年度增长了26,100 TEU。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期间,有16艘船舶未执行强制报废程序,而是选择提前退出市场,其退出时的总载重量为18,400 TEU。
根据船龄分布的统计,2020年中国沿海省际集装箱船的总体特征表现为如下:平均船龄为9.70年。在所有船只中,占比12.66%的是船龄超过20年的老旧船舶,具体数量为39艘;而特检船舶,即船龄达到或超过29年的,占比极低,仅为0.97%,共3艘;其余的266艘船舶,占总艘数的86.36%,主要由相对较新的船只构成。
1.船舶运营中产生的废弃物可分为两类:生活废弃物和生产废弃物。生活废弃物主要包括源自餐饮区域的厨余垃圾及剩余食物;生产废弃物涵盖了废旧过滤介质、沾染油脂的纺织品如棉纱和破布、灰烬、积聚的污渍、包装材料,以及船舶维护保养过程中产生的油漆废物、锈蚀物质、机械设备废弃零部件等。
2.所有船员应当高度关注并致力于防污染事务的实施,尤其是各级船员应当全面理解并严格遵照国家现行的防污染法律法规,以及公司和各港口的相关防污染规章制度。同时,应定期组织船员进行船舶防污染知识的培训,以制定详尽的船上垃圾管理操作规程。
3.任何形式的船舶生活垃圾均需严格遵循规定,不可随意倾倒在港区或施工海域。日常应当投放至配备盖子、密封防漏且具有明确标识的生活垃圾专用储存容器,或者采用聚乙烯材质的垃圾袋收纳。在船舶抵达指定的海基地停靠点或施工区域的专用靠泊位置时,允许将垃圾倾倒于陆地预先设置的垃圾收集装置。航行期间,船舶须在距离最近陆地至少12海里的海域范围内进行垃圾处理,并确保相关操作记录完整详实。
4.在船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例如油污污染的棉纱和废旧布料、灰烬、积聚的污垢、铁锈等,港口作业船舶或停泊于码头的船舶应当将其妥善储存在专用铁质容器中。当容器满载时,应投放至陆地预先设定的垃圾接收设施,若无此类设施,需向港口管理部门申请专业的垃圾处理设备。严禁随意倾倒于港口区域或施工海域。而对于航行中的船舶,应在离最近陆地12海里以上的海域进行废弃物排放,并确保相应的记录完备。
5.严禁在任何情况下将任何形式的塑料产品(如合成缆绳、颗粒或块状塑料垫料、包装材料、聚酯纤维织物、食品容器以及塑料袋等废弃物)投入海洋。当船舶垃圾积累超出储存容量,应立即向港口申请使用垃圾接收设施进行处理。
6.在施工驳船的甲板上,应当将诸如泥沙、混凝土、石块等生产废弃物定期收纳于指定的周围封闭区域内。当船舶停靠码头时,应将这些垃圾妥善转移至码头的专用垃圾容器中处理。
7.任何船舶在港内冲洗甲板和舱室应遵循严格的规定,如确有需求,必须事前向当地海事管理部门提交申请并获得许可方可进行。
8.所有在内河水域行驶的船舶,必须严格遵守规定,禁止排放任何形式的船舶废弃物。
9.在船舶于25海里以上公海航程中,允许在适当条件下排放已弃置的浮动垫舱材料、衬料等废弃物入海。
10.在确保船舶及船员安全或执行海上紧急救援任务的情况下,船舶可不受上述垃圾处理规定的约束。
11.当船员察觉到邻近船舶对废弃物管理不当,或者本船发生废弃物泄露导致海洋环境受到污染,或者发现海面污染状况严重时,应立即将此类情况通报给船长及值班人员。船长接到报告后,应迅速向相应的海事管理部门提交详细的情况汇报。
12.在进行海事部门污染事故的调查时,每一位船员应积极予以配合,提供相关资料和证据支持。
(一)船舶垃圾共分为11类:
船舶在垃圾分类中划分为A至K十个类别,具体如下: A. 塑料废物 B. 食品残余 C. 生活垃圾 D. 食用油废弃物 E. 焚烧炉灰烬 F. 操作性废弃物 G. 动物尸体 H. 渔业设备 I. 电子废弃物 J. 货物残留(对海洋环境无害的物质) K. 货物残留(对海洋环境具有潜在危害的物质)
船舶通过配置各类别专用的垃圾桶来区分并储存不同类型的废弃物。具体分类如下:红色用于塑料废弃物的存储,蓝色用于食品残渣,绿色适用于生活垃圾,黑色则专为油性垃圾设计,黄色则用于存放化学性质的废弃物。
(二)船舶垃圾排放要求
船舶废弃物的排放是允许的,但必须严格遵循相应的规定和标准。
1.在内河水域,船舶废弃物的倾倒被严格禁止。对于那些获准排放的海域,会依据废弃物的种类以及海域特性,实施相应的排放管理规定。
2.在所有海洋区域,须确保对塑料废物、废弃烹饪油脂、生活垃圾、工业炉渣、废旧渔业设备以及电子垃圾实施有效收集,并运送至指定接收装置。
3.在距离最近陆地不超过3海里的海域内,食品废弃物必须被搜集并导入接收装置。若海域位于3至12海里(含)范围内,废弃物需经过粉碎处理,其直径不得大于25毫米,方可排放至距离最近陆地12海里以外的海域。
4.在距离最近陆地不超过12海里的海域范围内,所有货物残余物必须予以搜集并导入接收装置。而对于位于12海里以上海域的货物残余物,仅当其不含有任何对海洋环境构成威胁的物质时,方可进行排放。
5.在距离最近陆地不超过12海里的海域内,应当对动物遗体实施搜集,并将其投放至接收装置;而在12海里以上的海域,允许进行适当的废弃物排放。
6.在所有海区,只有当货舱、甲板和外壳清洗水中所含的清洁剂或添加剂不构成对海洋环境的危害时,方可允许其排放。对于其他操作废弃物,应实施收集并导入相应的接收设施处理。
7.在所有海洋区域,船舶废弃物的混合排放必须符合每一种类别船舶垃圾各自的排放限制标准。
(三)船舶垃圾接收要求
所有不可排放的船舶废弃物必须接收并转移至陆地处理设施,同时,船舶和承担废弃物接收的单位需确保自身符合相应的规定和标准。
1.在实施船舶垃圾等废弃物接纳操作时,作业单位应于作业开始前向海事管理部门提交详细信息,包括作业时间、作业位置、作业船舶标识、废弃物类型与数量,以及预期的处理方法和最终处置地。如接纳处理状况发生任何变动,应及时更新报告。
2.在接受船舶废弃物的接收作业完成后,接收方应向船舶提供一份污染物接收凭证,并由双方当事人签字确认。该凭证应详细记载作业机构的名称、作业涉及的船舶船名,作业起止时间、地点,以及废弃物的类型、数量等信息。船上需妥善保管这份接收凭证,期限为两年。
3.在接受船舶或港区内的船舶垃圾后,接收单位必须设立专门的登记簿,详细记载垃圾的类别、数量等相关信息。如对垃圾进行预处理,应在登记簿中注明预处理的具体方法,以及预处理前后污染物的种类、构成、数量(以重量或体积为计量单位)。
4.船舶污染物接收机构应遵循国家资质要求,将接收的废弃物委托给具备相应处理能力的单位进行处置,并于每月向海事管理部门提交船舶污染物接收与处理的累计总量、接收、转运及处置的联合单据,以及处理单位的资质证明。此外,污染物留存量的相关信息亦需一并报备。所有接收、转运和处置的相关单证,须按照法规保存五年之久。
(一)船舶垃圾来源
船舶废弃物的主要分类依据其来源,可分为生活废弃物和生产性垃圾两部分。
生活垃圾的主要来源主要包括:厨余垃圾,主要包括食物残渣、骨骼、废弃瓶子和罐头包装,以及塑料食品容器,这类垃圾以固态为主;其次为船舱废弃物,包含塑料袋、废旧纸张、空瓶子、木质箱子和破损布料,同样以固态废物为主;此外,还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排放的污泥,其含有较高的水分,属于液态废物类别。
废弃物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源自船舶运营过程中的常规生产废料,包括废弃油、污油、油泥、废旧滤芯、木质物料、橡胶残片、金属碎屑,以及棉纱头和抹布等。另一类为船舶清扫作业中产生的扫舱垃圾,主要包括垫舱材料、衬垫物、包装残余及陶瓷碎片等。
(二)船舶垃圾的处理方法
当前,船舶废弃物的主要处置手段包括临时储存、破碎化处理以及焚烧技术的应用。
1.暂时收存
船舶暂时采用配备固体废弃物储存柜的方式管理垃圾,各类废弃物收纳于柜内。船舶进港后,废弃物需转交给岸上的专业垃圾处理机构进行处置。若航行至无限制排放区域,允许在符合法规的情况下将垃圾弃置于海中。然而,船上垃圾的存储期限需严格控制,以防影响船舱环境。同时,将垃圾送至岸上处理往往涉及预付处理费用。在公海投放需确保不包含禁止投入海洋的物品,例如塑料制品。
2.粉碎处理
按照国际防污公约及相关规定,大多数废弃物在经过粉碎处理,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后,应在距海岸线至少三英里的海域进行排放。粉碎工艺通常采用粉碎机将废弃物破碎至适宜的粒度,适用于处置诸如不燃性玻璃器皿和金属容器等物品。
3.焚烧处理
垃圾焚烧技术涉及将可燃废物送入专用焚烧炉进行燃烧,随后将灰烬排入海洋。此方法优点在于节省了储存空间,并能防止垃圾腐烂引发的异味问题。然而,焚烧过程需消耗能源,且燃烧过程中释放的废气可能对环境空气质量构成潜在的二次污染风险。
本公司将遵循专业程序,对船舶产生的废机油、废柴油以及船舶含油废水处理后的废油等废弃物,采取专用船舶进行搜集,随后根据采购方的指定,转交给持有相应危险废物处置资格的机构进行妥善处理。
1.人员要求:
(1)该职位要求应聘者的年龄在十八周岁至六十周岁之间,身体健康,具备游泳技能,并需展现出吃苦耐劳的职业素养。
(2)所招聘的日常管理人员应具备强烈的责任心与专业管理水平,接受过严格的岗前专项培训,全面理解并遵守业主的管理制度,严守岗位职责规范,擅长识别并解决各类事务,同时需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及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船舶的人员配置需符合船舶配员证书的明确规定,确保配备相应的船员阵容。
2.人员配备:
该项目标要求至少配备专职业务人员XX名,包括船员XX名(所有船员需持有有效的船员服务簿及内河船员适任证书),垃圾清运人员配置为XX人,管理人员设为XX名,同时设立项目负责人职位,实施严格的人数、时间、岗位和责任定制化管理制度。
甲方保有对参与该项目相关人员资格的审核权,任何未经甲方明确核准的人员,将不会得到相应的经费支持。
1.船舶污染物接收船。
2.作业所需设备包括:铁锹、扫帚以及用于打捞水面浮生物的专业工具。
3.工作服装和防护用品
4.油污收集船
5.垃圾收集船
本项目旨在实施船舶垃圾运输服务,其中废矿物油在专用废油舱内暂时储存,生活垃圾则储存在专用垃圾箱内。一旦达到预设容量,将对收集的废矿物油和生活垃圾实施陆地运输。废矿物油会通过专业设备卸入特制油罐车,随后转运至指定地点XX进行合规处置。生活垃圾则被临时存放在岸上的专用垃圾箱,后续由相关部门进行进一步处理。
(一)项目地点
(根据采购方具体实际情况自行填写)
(二)该项目涵盖船舶废弃物(包括废油)、废水以及船舶生活所产生的垃圾的收集管理工作。
(根据采购方具体实际情况自行填写)
1.服务区域
XX运河市区段,具体为XX与XX交界点上方32公里的河段,以及XX船闸至上一船闸25公里的区间,此外还包括沿XX作业区延伸的XXX公里航道。
2.项目服务项目范围:
(1)我们的服务涵盖按照采购方规定,专业执行船舶垃圾的运输任务,确保船舶运营安全,并负责接收、转运船舶生活废弃物至指定的岸基垃圾处理设施,进行合规处置。
(2)船舶的生活污水接纳并转输至服务区内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随后接入相应的污水处理网络,或者进一步输送至城市的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
(3)确保船舶废弃物油水在运输过程中及接收后,遵循法定程序转移给具备相应资质的处置机构进行妥善处置。
(4)积极遵循海事管理部门的指引,主动参与各类突发状况下的应急救援行动。
(5)负责对X艘多功能垃圾运输船的运营、管理以及维护保养工作进行专业执行。
(6)负责推动并执行船舶废弃物管理激励措施的落实工作。
(一)关于船舶废弃物燃油和生活垃圾接纳作业的基本规范
1.确立并达成共识的操作规程、安全实施方案、安全标准以及其他必要的作业安全规定。
2.在油轮进行装卸操作或可能发生任何可能危及作业安全的行为期间,应暂停残油及含油废水的接纳作业。
3.在项目执行阶段,我司与采购方保持着紧密的沟通。无论作业启动、结束、临时中断或是调整作业速率,都应及时与对方船舶的值勤人员进行联络确认。
4.作业船舶应当严格遵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着重保障安全,并坚决防止废弃物对水体环境造成污染。
5.本项目涉及的船舶废弃物不含危险货物成分,仅源于船舶自身的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油,这些废油已独立存储,并与项目其他废弃物实行隔离管理。
6.本项目船舶不含有疫区的船舶垃圾;
7.在完成作业程序后,船舶垃圾接收单位需向相关船舶提供一份详细的垃圾接收证明,该证明应注明接收处理的日期、地点,以及所接纳的废弃物类型及相应的数量。同时,务必对作业过程进行详尽记录。关于项目船舶污染物的具体回收操作规程,请参阅附随的图表资料。
(二)处置方式
1.处置要求
本项目所采用的船舶废弃物收集工具、临时储存设施、设备以及经验证合格的储存装置,均严格遵循国家环保标准和安全规程。船舶产生的废物,包括生活垃圾,首先在船上的指定垃圾桶内积聚,随后在陆地接收阶段,将这些废物置于环卫机构提供的专用垃圾箱内暂存。一旦达到预设容量,由环卫部门负责转运至XX区指定的垃圾中转站。废矿物油(涵盖废机油、废柴油及船舱含油废水等)则专门储存在船舶配备的专用废油柜中,确保合规处理。
2.转运线路及时间
本项目转运的线路为:
(根据采购方具体实际情况自行填写)
转运时间为晚上7:00-9:00。
(根据采购方具体实际情况自行填写)
3.收集的水域项目范围
(根据采购方具体实际情况自行填写)
专用于回收废矿物油的船只停泊于租赁的XXXX油趸船浮动码头,明确标示了项目的作业区域及其船舶停靠定位。项目配置了两座废矿物油储存舱,每舱容量为10吨,采用高强度的碳钢构建,矿物油舱位于船舱底部,采用双层船壳设计,确保焊接质量紧密,内部已实施防渗密封措施。
项目规划配置八个生活废弃物容器,安置于船舶甲板区域,采用塑料材质,用于分类收集,其中四只为可回收物垃圾桶,四只为不可回收物收集点。此外,在垃圾处理设施内部,设有两个专为环卫机构设计的密封垃圾收纳箱,选用高强度的碳钢构建,箱体焊接工艺严谨,且已实施防渗漏处理措施。
本项目拟采用合规的回收专用船舶,在XX市区港口项目的管辖水域内,专门收集船舶排放的废弃矿物油(包括废机油、废柴油以及含有油分的船舱废水),以及产生的生活垃圾。
项目的废矿物油回收处理能力达到每年XX吨,生活垃圾的回收量则为每年XX吨。
劳动定员为XX人,每天工作X小时。
本项目拟利用专用回收船在XX市区港口实施,针对航行中产生的废矿物油及生活垃圾等废弃物,于回收船的专业废矿物油舱及环卫机构指定的垃圾箱内进行临时储存。随后,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和环卫部门负责外运并进行合规处置。工艺流程的优化及污染源管理详图已附上。
工艺流程优化简述:
1.专业船舶回收人员驾驶特制船只,在XX区域对项目范围内的XX市区港口水域内的各船只逐一搜集废弃的矿物油与生活垃圾,该收集作业限定在XX河段进行。
2.在船舶内部,废矿物油通过自控泵被输送至回收船预先设置的专用废矿物油储存舱。一旦废矿物油存量累积达到5吨,便将联系具备相应资质的废矿物油回收机构,前往装卸浮动码头。随后,废矿物油会由自控泵从回收船的储存区域抽出,进一步输送至专门用于危废处理的油罐车,由专业的废弃物处理单位负责外运处置程序。
3.产污环节
(1)废气
在本项目的废矿物油采集、临时储存与装卸操作中,会伴随产生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这些有机废气属于无组织排放类型,其主要构成是非甲烷总烃。此外,专用于废矿物油回收的船只,其运行依赖于柴油发动机,这将导致一定程度的无组织废气排放。值得注意的是,船舶废物的搜集与转移活动可能会伴随着恶臭气体的排放现象。
(2)废水
本工程项目仅限于废弃矿物油的搜集工作,排除任何处理操作,不包括油舱清洗。主要废水来源于船舶航行过程中的含油废水排放。
(3)噪声
本工程项目的主要声源源于船舶发动机、自吸油泵及专用运输油罐车,这些设备的噪声均被安置于船舱内部以确保合规性与高效运行。
(4)固废
在本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伴随废矿物油的收集,相应地会涉及到一定量的生活垃圾及危险废弃物处理问题。
5.项目污染源分析
本工程涉及在船舶上运用废旧矿物油专用船只回收废弃矿物油及生活垃圾,由于项目周期内无施工阶段,因此无需进行施工期相关分析。
1.废气源强分析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废气的主要来源包括船用柴油机所产生的微量废气、回收废矿物油处理过程中因挥发损失的非甲烷总烃废气,以及生活垃圾收集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轻微恶臭气体,这些均为无组织排放形式。此外,部分厨房活动会伴有少量的油烟废气排放。
2.回收船柴油机废气
本项目配置如下:两艘回收废矿物油专用船舶各自配备1台ZS110M型号的固定式柴油机,额定功率为12.13千瓦;以及1台ZSM15GM型号的固定式柴油机,功率为16.18千瓦。垃圾回收船搭载的柴油机功率为8.46千瓦。考虑到柴油机的实际运行效率为85%,采用0#柴油,其单位能耗为220克/千瓦时。假设每日运行8小时,全年工作时长为2920小时,那么每月柴油发电机在运行过程中的燃油消耗大约为8.46公斤每小时。因此,年度柴油发电机的总油耗量为24.7吨。
按照《环境统计手册》的规定,燃油发电机排放主要大气污染物的计算方法如下:运用燃料燃烧排放污染物的物料衡算法进行核算。
SO2:fSO2==2xBxS
F-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以千克(kg)为单位;B-消耗的燃料质量,同样以千克(kg)表示。
根据《车用柴油》(GB19147-2016)中对于0#车用柴油(IV)等级的规定,燃料中的全硫分含量应控制在50毫克/千克以下。
NOx:nox的值等于1.63乘以Bx的nx倍,再加上0.000938的系数。
氮氧化物排放量(NOx), 单位为千克(kg),基于消耗的燃料量(B),以及燃料中氮元素的含量(N)。
本项目取值0.02%;
在本项目中,氮在β-燃料中的转化效率被设定为40%。
根据《社会区域》提供的计算依据,柴油发电机运行时的烟尘排放系数为0.714克/升,而0#柴油的平均密度大约为0.86千克/升。
经计算,本项目备用发电机的大气污染物产生量见下表。
3.非甲烷总烃
在项目处理和装载废旧矿物油的过程中,涉及到的临时储存和装卸活动会伴随着一定程度的挥发性有机物排放,这些排放形式为无组织排放,其主要成分是非甲烷总烃。
在项目实施阶段,废弃矿物油被临时存储于专设的储存设施内。在储存与装卸操作中,主要的损耗源于储罐的'大呼吸'和'小呼吸'现象。这种呼吸排放是由于储罐内部温度、压力变化以及物料进出操作对储罐环境产生的影响。无组织排放的量取决于储存量、储罐类型、储存介质特性(如蒸汽压力、温度)、储罐的几何尺寸(内径和高度)以及环境昼夜温差等因素。
(1)在专用油舱进行进油操作时,随着舱内液体容量的增加,气体压力也随之上升。当其压力增长至机械呼吸阀设定的上限压力时,阀门自动启动进行排气过程。反之,当油料从油舱输出,液体容量减少,导致舱内气体压力下降。当压力降至呼吸阀的负压阈值时,阀门会吸入空气。这种因燃油传输过程中伴随的蒸汽排放与空气吸入所引起的损耗被称为"大呼吸"损失现象。
大呼吸损耗计算公式如下:
Lw等于4.188乘以10的负7次方乘以mxpxknxkck
式中:
Lw一固定顶罐的工作损失(t/a);
M-储罐内蒸汽的分子量,取230;
在液态的大量情况下,其对应的真蒸汽压为2910帕斯卡。
周转系数(无单位量纲),其数值依据年度周转次数(K,大约为14次)来确定。
K≤36,Kn=1;
Kc-产品因子(Kc取0.65)。
按照计算,项目在存储环节预估的'大呼吸'损失量为每年0.182吨。
(2)在静止存储的油品中,日间阳光辐射导致油温上升,促使上部空间的气体膨胀及油面蒸发加剧,随之产生的罐内压力若超过呼吸阀设定限值,油蒸气便会逸出罐体,形成损耗。夜间随着气温降低,罐内气体体积收缩,油气凝结,压力相应下降。当压力降至呼吸阀许可的真空状态时,空气会重新流入罐内,稀释了气体空间的油气浓度,为随后的温度上升和油气蒸发提供了条件。这种周期性的过程即构成了油罐的小呼吸损耗。其损耗计算公式如下:
LB的计算公式为:0.191乘以M的0.68次方,再乘以D的1.73次方,接着是H的0.51次方,然后加上与温度变化(△T)相关的系数0.4s,同时考虑摩擦力(fr)、压力(xc)、材料属性(k)和系数ck的影响。
其中:Lg表示固定顶罐的年度呼吸排放量(千克/年)
M-储罐内蒸汽的分子量,取230;
在液态的大量状态下,其对应的蒸气压为2910帕斯卡。
D-罐的直径(m);
H一平均蒸汽空间高度(m);
△T一一天之内的平均温度差(°C);
Fp-涂层因子(无量纲);
C-适用于小直径罐体的调整系数(无量纲特性),适用于罐体直径范围在0 至 9 米之间。
当罐径小于或等于9m时,C的计算公式为:C=1 - 0.0123 * D^2;而对于罐径大于9m的情况,C的值固定为1。
Kc-产品因子,取0.65。
项目在储存过程中经计算得出的'小呼吸'损失量为每亩0.105吨。
在存储环节中,损耗主要包括'大呼吸'与'小呼吸'两个方面的损耗,年累计总量为0.287吨。
项目的污染物排放速率经优化后,最低可削减80%以上,具体表现为降至每小时0.0197千克(0.0574吨每年),其中少量通过呼吸阀形式实现无组织排放至大气中。
4.油舱区无组织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1)为了有效控制油舱内气体空间的温度波动,我们提议在罐顶和罐壁实施热绝缘措施或者增设防晒装置。
(2)油舱内的气体与外部环境的交换过程依赖于自动呼吸阀装置。该阀门通过感知压力差自动调控其开闭,确保舱内的密封性能优越,有效抑制了有机废气的非结构化排放损失。
(3)提升工艺过程的管控力度,优化操作手段,目的在于有效降低有机废气的消耗。
油舱的工艺管理方案:
①在进行物料输入操作时,应优先选择在环境温度下降的时段进行以确保安全与效率。
②在装载物资的过程中,应当优先考虑那些刚刚清空的油罐。
③尽可能选择高液位储存方式,以缩减油舱罐内的气体空间,确保操作的安全与效率。
④尽量减少油舱内输转以减少损耗。
⑤强化油舱的日常维护工作,实施定期的储罐密封状况核查,一旦发现任何潜在破损,务必立即进行修复。
5.恶臭污染物
本项目致力于接收并管理船员的生活废弃物,生活垃圾采取袋装储存于专用的密封式双层碳钢移动垃圾箱内。鉴于部分有机垃圾因其易腐特性可能导致异味散发,可能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包括甲硫醇、氨和硫化氢等,尤其以氨和硫化氢为主。考虑到实际情况,恶臭气体的具体成分含量难以精确测定。垃圾箱设计为封闭结构,以减少环境影响并进行初步的定性评估。
生活垃圾产生的气体异味主要源于两个方面:首先,来自食物废弃物,如宰杀后遗留的鱼、禽内脏等,这类异味尽管存在,但并非主导的恶臭成分。其次,关键的恶臭源源自有机物的生物降解过程。据统计,垃圾中有机物含量在40%至70%之间,包括植物性部分(如米面、面包、瓜果皮核和蔬菜残叶、根茎)和动物性部分(如鱼类、肉类和骨骼)。在微生物的催化下,这些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气味构成了垃圾恶臭的主要特征。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恶臭程度受季节影响显著,特别是在夏季高温条件下,由于有机物腐败加速,导致散发的恶臭气体更为强烈,与冬季相比更为明显。
垃圾产生的恶臭气体乃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低浓度复合化学物质,其具体组成及含量相对复杂,难以精确测定。
据资料调查,营运期生活垃圾恶臭的主要成分为氨、硫化氢和甲硫醇、三甲胺等脂肪族类物资,其嗅觉阈值如下:
氨(化学式NH3),作为一种具有强烈刺激性的气体,其嗅觉阈值为0.028毫克/立方米。
硫化氢(H2S),其特征为显著的臭鸡蛋气味,其嗅觉感知阈值为0.0076毫克每立方米。
三甲胺(C3H9N),化学名称为氨与具有鱼腥味的挥发性气体,其嗅觉阈值为0.0026毫克每立方米。
甲硫醇(化学式C1H4S),其特征表现为一种强烈的特殊气味,其嗅觉感知阈值为0.00021毫克每立方米(mg/m³)
本项目规定,专用船只收集的船舶废弃物需实施分类并密闭储存。在河岸进行交接作业时,将严格遵守,确保不会对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造成干扰。然而,废弃物在转移至垃圾处理厂的过程中,会先暂存于具备双层碳钢结构的专业垃圾箱,当存储量达到3吨时,将立即转运至垃圾中转站。在垃圾厂房的暂存阶段,应确保定期进行清洁与维护工作,以保持环境整洁。
本项目专注于船舶废矿物油的搜集,废矿物油在船舶废油舱内实施临时储存,随后由专用油罐车运送到具备相应资质的处理机构。我们严格遵守规定,不进行废矿物油的场外存储与处置,排除了油舱清洗环节。主要产生的废水源于回收废油专用船只在航行过程中衍生的含油废水处理过程。
船舶含油废水的主要来源可分为两类:一是机舱舱底水,它源自于船舶的动力装置核心区域——机舱。该区域收纳了各类动力机械及管理系统,其中舱底水中混杂着来自阀门和管道系统的微量机油泄漏,以及主机、副机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燃油泄漏,以及加油操作中可能出现的溢油现象。
我司严格遵循航运管理部门的规定,船舶的日均含油废水产生量为其载重的0.0028%,对于一艘装载废矿物油的回收专用船舶而言,这相当于每日产生约XX吨的废水。年度废水总量为XXX吨。废水量及其含油率受多种因素影响,项目的接纳废水在水质和水量上会有所变化。鉴于本公司先前处理类似废油回收专用船舶废水的经验,经船上自带的油水分离设备处理后,废油的占比大约为X%。因此,预期每年的废油产量为XX吨,而回收专用船舶的废水年度排放量为XX吨。
在船舶航行期间产生的含油废水,其主要污染成分是石油类。根据海事管理部门的法规,此类废水需先通过船舶配备的油水分离设备进行处理,以确保其排放符合船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在我们的服务流程中,我们将遵循这些规定执行。处理后的废油以及回收的废矿物油,将由我们转交给采购方进行后续处置。
通过对项目风险事件类型的细致剖析,我们认识到船舶垃圾运输潜在的风险可以通过严谨的生产管理以及相应的技术应用得以有效预防。为此,实施以下风险管理策略是必要的。
1.旨在提升船舶管理效率与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执行收发油作业时,务必对管线阀门进行细致核查,操作过程中务必严格遵循既定的操作流程,严禁擅离职守,实时监控作业进程,坚决防止和避免泄露或溢油事故的发生。
2.海事与港口管理部门应当强化法律监管,严格执行相关法规,实施对船舶的日常严谨管理,消除潜在风险,防止船舶碰撞事故的发生。
3.严格遵循海事水利部门的相关法律法规,并严谨执行码头作业的安全规定与环境保护措施。实施详尽的船舶靠泊管理规程,确保码头调度人员对进港船舶的航速标准及其操作细则有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从管理层面极力降低船舶碰撞事故的发生可能性。
4.在船舶航行阶段,应确保配备专人轮班照管船舶废弃物矿物油及垃圾,以便于应对任何突发情况。所有驶入码头区域的船舶必须严格遵照指令,执行标准化的靠泊操作和有序停泊程序。
5.船舶运营管理部门应严格履行维修与维护职责,以确保船舶在航程中能稳定、高效地运行。
6.在特定的废矿物油处理区与废弃物收集区域,需分别设立醒目的警示标识,并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船舶上应配置充足的应急储备物资,包括但不限于拉网和围栏,以便在突发情况下迅速采取应急响应措施,以防止事态扩散,确保项目的区域界限得到严格控制。
7.在码头水域项目的规划中,我们需设立明确的航道标志,以确保过往船舶及码头装卸作业的顺畅协调。当专用废汕接收船停泊时,应由码头工作人员与船员紧密协作,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对接管道,并通过回油检查确认无泄露情况后,方可启动泵进行燃油卸载操作。
8.船舶应当装备相应的应急设施,包括但不限于充气式围油栏、浮筒、锚及相关锚绳组成的围油设备,以及配套的消防设备(含消油剂和喷洒装置),还有收油工具(如吸油毡和吸油机)。同时,应组建专业的应急救援团队。在遭遇严重油污事故时,若本区域内的应急资源无法充分应对,应立即向上级管理部门请求支援。
9.在遭遇船舶碰撞引发的环境风险漏油事件时,船方与港口管理机构应迅速进行沟通,立即向相关主管机关汇报,并执行预先设定的溢油应急响应程序。双方需紧密合作,包括要求业主和船方共同参与,迅速采取如隔油设施、吸油材料等手段进行控制和防护,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带来的影响,确保最大程度地维护水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
10.应当强化气象预警机制,对于预期的强烈风暴与暴雨,建议实施船舶避航措施。
11.在接收到环境污染事故通报后,相关管理部门应依据事故的性质、污染的严重性和救援需求,立即进行应急响应级别的评估,并同步调动资源,部署清污设备进行紧急处置。
12.在履行向公安、环保等相关政府部门的即时报告义务的同时,应派遣专业的环境评估团队和监测人员亲临现场执行任务,对水体污染区域进行细致的监测与数据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实施公示、化学干预等应对措施。
13.应当制定并更新突发环境事故应急预案,规定在遭遇油管破裂引发的油料泄漏事件时,操作人员应迅速执行应急程序,首先关闭泄露源阀门并停止泵作业,随即向相关领导及管理部门进行即时报告,启动更新后的应急响应措施。
采纳上述举措后,本项目旨在最大程度地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概率及可能带来的损害,严控环境风险至可控范围之内。
实现本项目的各项目标绝非易事,这就强调了卓越的管理至关重要。管理的核心在于追求并达成预期的成果。评估管理有效性的一个关键标准是:是否达成了既定目标,是否成功履行了职责。然而,这一原则并非在所有情境中都通用,管理者应将重点和精力聚焦于切实可行的任务上。鉴于此,为了更有效地管理本项目,我们依据过往的实践经验,对项目目标管理模型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制定了切实有效的管理准则。
1.作为管理者,其核心职责在于宏观视野与整体把控,视整体进步为其使命。管理者应当深刻领会自身的角色定位,而非局限于岗位职责,而是应将源自职位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实践经验巧妙地应用于推动整体发展。
2.核心策略的精髓在于集中力量于极少数关键要素。众多管理者往往追求所谓‘秘诀’,然而,这实质上可能构成风险。实际上,如果存在某种‘秘诀’,其首要性即在于对核心要点的专注。具备这种专注的核心能力、策略运用以及严格的纪律,往往是高效执行的显著标志。
3.优化策略应聚焦于现有优势的挖掘和利用,而非持续追求全新的开发。然而,实践中,众多管理者往往倾向于后者,即开发新颖特质,而非充分施展既有优势。尽管管理手段可能技巧娴熟,形式上科学,但由此产生的管理疏漏往往难以挽回。
4.建立内部的互信关系:在部门或组织内部营造出和谐且高效的协作环境,对于项目的顺利执行至关重要。尽管一些管理者可能遵循教科书上的理论指导,但实践效果并不理想。实际上,当管理者能赢得团队成员的信任时,其所领导的部门或组织将呈现出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5.积极思维的核心策略是采用适宜的或创新性的思考模式,积极思维的准则促使管理者专注于发掘机遇。实际上,识别并把握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