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服务解决方案供应投标
招标编号:****
投标单位名称:****
授权代表:****
投标日期:****
第一章高质量与食品安全保障策略
第一节食品安全保障措施
食品安全乃民生之基石,我司深知其重要性,如同泰山之责。作为原料供应商,我们秉持诚信经营理念,视食品安全为工作的根本。因此,特此庄重声明:
1、确保全面遵循国家法律和相关规章制度,坚持诚信经营的基本准则,严守职业伦理。秉持诚信精神,实施严格自我管理,严谨把控产品质量,对生产和销售的所有产品进行细致的自我检查,坚决杜绝假冒伪劣产品的流入。
2、坚持以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秉持对社会和公众的深远责任感,切实履行食品安全承诺,确保食品品质安全。我们凭借卓越的质量赢得市场份额,主动接受社会的监督,并肩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
3、实施严格的原材料采购控制,加强原辅料的严谨检验,确保无任何不合格品进入生产流程,坚决抵制在食品制造中非法添加食品添加剂及非食品级物质的行为。
4、确保产品质量,严格遵循国家规定和相关标准进行生产活动,优化工艺流程设计,实施标准化的生产过程管理和关键控制点监控。
5、实施严格的出货管控,强化质量检验流程。确保每批产品均经过详尽检验,确保检验结果的精准无误,任何不符食品安全标准的商品,我们坚持不予出库。
6、确保产品质量的全程可追溯性:实施严格的索证索票和添加剂采购与使用规定,涵盖原辅料的验证、生产过程管理、出厂检验,以及产品销售的全程记录。一旦发现任何产品瑕疵,立即启动召回程序。
7、致力于维护交易公正,尊重并保护消费者权益。坚决反对价格诈骗及虚假宣传行为,确保所有商品与服务信息的真实准确,不引发误解,不欺骗消费者,始终以诚挚的态度提供全程满意的客户服务。
8、我们郑重保证履行上述承诺,并热忱邀请相关机构共同监督。让我们携手并进,构筑坚实的食品安全防护体系,共创诚信友爱的社会环境。
第二节高效原材料质量管理与创新食材处理策略
一、加强原材料采购、验收标准
(一)蔬菜类
1、叶菜类:
(1)植物茎叶饱满且质地鲜嫩,丰盈肥厚,形态完好,包装处理得整然有序。茎秆部分充实饱满,未见任何冻害、日晒损伤或挤压痕迹,其脆度表现显著。
(2)叶片表面光洁,杂质含量低,且枝叶富有弹性;切口处水分饱满,含水率区间在65%至90%之间。
(3)产品特性如下:外观完好,表皮光洁无瑕疵,未见虫蛀迹象,未呈现任何腐烂或变质现象,且无任何异味,出成率表现出色。
(4)农药残留物不超标(仪器检测)。
2、根茎类:
(1)原材料饱满圆润,质地鲜嫩,形体匀称,加工后损耗低,出成率显著。
(2)皮不干缩,无发霉,无泥沙。
(3)无破裂腐烂,无虫鼠咬伤、霉斑。
3、瓜果类:
(1)外观完好,色泽鲜艳,果实丰满,蒂部新鲜且适度成熟。
(2)该果实结构坚固,含水量丰富,果皮紧致且形态完好,未见干缩现象。
(3)外观完好,表皮未见任何斑点、腐烂迹象,无虫蛀侵蚀,亦未遭受破损或霉菌侵蚀。
(4)有瓜果的自然香味,无异味。
4、干菌类(干):
(1)干爽体轻、色泽纯正自然。
(2)无杂质,无虫蛀。
(3)无掺杂,无施假现象
(二)肉类
1、猪肉:
(1)确保定点供应,详尽审查供应商的屠宰许可资质及加工生产能力。
(2)供货携带检疫证,肉体印有检疫章。
(3)其肉质致密紧实,肌肉组织饱满,呈现淡雅的粉红色,无渗漏液体的现象。
(4)呈现出纯正的猪肉风味,未检测到任何异常气息,确保无寄生虫污染。
2、牛羊肉:
(1)在深入评估与审慎选择后,确立专属供应商,确保按期定量供应物资。
(2)色泽鲜红的牛肉展现出紧实的质地,其中脂肪呈现纯洁的白色,且肌肉富有弹性,坚韧耐嚼。
(3)无粘液,无渗出液,无寄生虫。
(4)肉质柔软光滑,无腐臭变质异味。
3、鸡鸭肉:
(1)色泽深沉,肉质精细,其肥美部分纯白如玉,质感细腻滑润。
(2)肉体结实弹性足,无粘液、无渗出液。
(3)无腐烂异味,具自然腥味。
(三)水产类
(1)鱼体鳞片完好且富有光泽,无任何脱落现象,腮部紧密闭合,眼球清澈透明,鱼鳃色泽鲜艳,鳍尾结构完整。
(2)鱼体呈现出饱满且坚实的结构,其肌肉紧致富有弹性,无骨刺隐患,肛门深陷,腹部平整无胀气迹象,且肛门周围未见异常分泌物排出。
(3)无伤痕破体现象。
(4)我们只采购熟知且无任何潜在风险的鱼类种类,对于不熟悉的海鱼,敬请理解不予购买。
二、加强管理原材料存放
(一)、初加工库
1、蔬菜验收完成后,首先需实施初步筛选,排除腐烂变质的不合格品,随后进行泥土清除并妥善存放。
2、入库上架前,需对叶菜类与茎菜类进行解绑包装后的松散处理。
3、对根茎类与块状物实施入库前的初步筛选,筛选后逐项装入篮筐并陈列,发现病虫害问题时立即进行清除,以防止其进一步扩散污染区域。
4、原料入库后,应实施有序的分类搁置,确保各物料排列整齐。在相应货架上需设置明确的标识,标明物资名称、采购日期、库存量以及有效使用期限。
5、确保仓库内部空气流通,地面及货架保持干燥状态,严禁杂物积聚,如具备条件,应严格控制温度与湿度环境。
6、每日需安排专人执行巡查任务,详细记录存储环境的温度与湿度,一旦发现任何货物出现腐烂或变质状况,应立即进行清理。
(二)、主食库
1、在原料入库流程中,首要步骤是对样品进行验收,核验其质量、数量以及重量是否与采购申请单相符,并确保各项指标达到验收规格要求。
2、所有原料入库后,需妥善安置于配备防鼠设施的台架上,确保与墙面及地面保持适当间距。
3、原料的分类存储需确保整洁有序,每类物品均应标识明确,配备相应的标签,注明其名称及采购日期。
4、定期实施全面检查,防止雨水渗漏、害虫滋生、物品发霉以及鼠害侵扰。
5、确保安全防护措施完善,包括防火、防盗及防止投毒。门窗务必坚固,电器设备操作符合安全标准。在原料管理上,应遵循入库时间的先后顺序,即先入库的原料优先出库,后入库的则后取用。所有原料需在有效期内领用,过期物资应予销毁处理。
7、库房内部应确保通风良好,干燥清洁,严禁存在任何污渍、杂物或外来异物。并且,严禁存储易燃易爆及有毒的危险品。
8、确保每日在完成出入库作业后,对仓库实施全面的清洁与维护工作。
(三)、副食调料库
1、在原料入库前,必经严格的质量与数量双重核查,包括但不限于检查标签信息、产品保质期以及包装完整性,任何破损或泄漏的情况均不得予以接收入库。
2、原料在验收后应按类别有序排列并存放,确保每项商品均配备明确的价格标签,注明采购日期及有效期。遵循先进先出、后进后出的库存管理原则。
3、包装容器应确保整洁无瑕,调味品排列有序,且不应有破损或缺失。对于干料,务必采取防潮、防霉、防虫蛀以及防止污染的措施。
4、仓库内部配置了完善的通风设施,同时配备有防蝇、防鼠及防盗设备,确保了环境的整洁与干燥,无任何不良气味留存。
5、确保散装原料封装于保鲜盒中,桶装原料务必加封盖,对易于受潮霉变的原料应及时实施晾晒处理。
6、每次出入库要对库房彻底清扫并保洁。
食品卫生
1.实施严格的食品卫生‘五四制度’:确保‘四隔离’、‘四过关’、‘四定’、‘四勤’操作规程,以此预防任何食品中毒事件的发生,保障食品安全与卫生标准。
2.在使用冷菜间用具前,务必确保其经过消毒液的浸泡消毒,同时强调消毒液需定期更换,保持有效消毒效果。
3.所有刀具、砧板及案板须定期进行煮沸消毒并确保晾干,使用后的厨具应严格按照规定位置收纳。
4.严格执行岗位配置和编制规定,禁止员工随意调换岗位。非冷菜间工作人员严禁进入冷菜作业区域。以确保安全,冷菜间在每日结束运营后,务必开启紫外线消毒灯进行彻底消毒。
5.冷菜间制成品保持新鲜。
6.对提供原材料,均应48小时留样备查。
第三节高效食材供应链与严格质量控制策略
1自检方案及自检制度
1.1自检方案
主要针对粮油米面、蔬菜、水果、酒类、肉及肉制品、茶叶、调味品等食品,通过确保营养成分达标和抑制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食品添加剂、非食用化学添加物、微生物感染等有毒有害物质超标,以达到有效控制有毒、有害、腐烂变质、酸败、霉变食品及掺杂使假食品流入餐桌,减少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目的,确保员工的饮食安全,消除各运营公司食堂的食品安全社会风险。
检测依据为国家标准GB和GB/T系列、行业标准、企业标准,为涵盖营养成分、农药残留、重金属、食品添加剂、非食用化学添加物、微生物感染等的检测,公司开发有仪器法、试剂盒法、试纸法、快速检测箱等系列产品。
我们致力于为客户提供详尽的行业资讯和精准的购物引导,旨在协助他们迅速甄选最适宜的检测工具。为此,我们特别准备了一份参考配置方案,包括九种设备选项。用户仅需在心仪的产品列表中勾选,如有其他需求或咨询,我们承诺将以最快速度提供最专业的一对一解答。
各类食品中主要的食品安全隐患及检测项目:
食品类别 |
主要安全问题及检测项目 |
食用油脂 |
酸价、过氧化值、矿物油、桐油、大麻油、巴豆油、黄曲霉毒素B1 |
肉与肉制品 |
肉类鲜度、病害肉、注水肉、瘦肉精、莱克多巴胺、亚硝酸盐、色素、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 |
乳与乳制品 |
新鲜度、蛋白质含量、亚硝酸盐、硝酸盐、农药残毒、砷、碱性物质、硼酸盐、甲醛、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细菌总数、碱性物质、淀粉和麦芽糊精、尿素、三聚氰胺 |
蛋与蛋制品 |
鸡蛋鲜度、亚硝酸盐、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铅 |
面粉、米粉及糕点类食品 |
铝、吊白块、二氧化硫、硼酸盐、亚硝酸盐、砷、黄曲霉毒素B1、大肠菌群、致病菌 |
豆类及制品 |
生熟豆浆或生熟豆粉、二氧化硫、铅、砷、黄曲霉毒素B1、大肠菌群、致病菌 |
罐头食品 |
亚硝酸盐、非食用色素、砷、汞、大肠菌群、致病菌 |
蔬菜和水果 |
农药残毒、亚硝酸盐、硝酸盐、砷、二氧化硫 |
食品生产加工环节 |
熟食加工器具或餐饮器具洁净度、食品加工消毒间消毒灯、消毒液有效氯浓度、食品中心温度、煎炸油温度、食品运输、储存环境温度 |
一、吊白块检测
1、化学特性概述: - 名称与化学式:吊白块,又称雕白块,其分子式为甲醛次硫酸氢钠,表现为白色结晶体,具有良好的水溶性。 - 物理状态:在常温下呈现半透明状。 - 化学反应性:在高温条件下表现出极高的还原性,易与酸碱发生反应,具备漂白功能。 - 热稳定性:在60摄氏度以上,吊白块会分解并释放有害物质;而在120度时,分解产物包括甲醛、二氧化硫及硫化氢等有毒气体,务必注意其潜在危险性。
2、作为印染工业中的重要拨染剂和还原剂,吊白块因其额外的漂白、增色、防腐以及提升面制品韧性的特性,不幸被不法分子用于非法掺入食品中。
3、潜在的危害:包括中毒风险、过敏反应以及对消化系统的刺激。人体如误摄入10克,将可能导致致命后果。
4、检测原理概述:吊白块在酸碱环境下会分解为甲醛和二氧化硫,进一步,这两种化合物与盐酸品红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稳定的紫红色复合物。
5、本产品适用于以下食材:面类制品(如馒头、面条),豆制品(腐竹),粉条(粉丝),以及糖类(白糖)。
6、操作流程如下: 1. 将20克样品转移至三角瓶内; 2. 精确测量50毫升纯净水,并加入三角瓶中,确保充分混合均匀; 3. 接着,让溶液静置10分钟; 4. 待静置完毕后,吸取1毫升溶液至速测管中; 5. 最后,等待五分钟,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7、鉴于目前尚无吊白块的国家标准(以下简称GB)及农业部相应的无公害行业标准(以下简称NY),因此,对于检出结果的表述不宜采用'超标'的描述。
二、甲醛速测
1、化学性质:甲醛是一种毒性很强的有机物,常温下为气体,37%~40%的甲醛溶液俗称福乐马林,用于作生物标本和尸体防腐、也可用于杀菌、熏蒸消毒。
2、毒性:能破坏生物细胞蛋白质活性,引起人体过敏和肠道刺激反应。人体一次口服甲醛,会引起中毒死亡。
3、任何食品加工过程中均不得使用或添加甲醛,尽管甲醛可能影响食品色泽并具有保鲜效果。然而,甲醛处理过的食品会出现体积显著增大、外观饱满且具有弹性,但牺牲了原本的脆度。
4、检测方法原理:在高浓度碱性环境下,间苯三酚与甲醛发生化学反应,产物呈现鲜明的橙红色。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极少量的甲醛也能引发显色反应,且随着甲醛浓度的提升,颜色深度也随之增强。
5、主要包括:各类干制水产品(非咸味类别)、食用菌的干制品,以及经过水发处理的食品、腐竹,还有各种粉类和糖类制品。
6、操作步骤与吊白块相似。
7、标准:
根据NY5073-2001无公害水产品中有毒物质限量标准,对于所有水产品,甲醛检测必须严格遵循,明确规定不得检出该有害物质。
三、农残检测
1、商品蔬菜的质量标准:无公害蔬菜特指在生产过程中不含有国家规定禁止摄入的有毒有害成分,且对诸如农药残留、硝酸盐含量、重金属超标以及潜在的人体病原微生物等风险进行了严格把控,确保其在可接受的安全范围内,属于新鲜蔬菜类别。
2、农残快速筛查的重点应聚焦于高毒性和广泛应用的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鉴于甲胺磷能够显著抑制人体乙酰胆碱酯酶在神经系统的活性作用。
以下是主要的有机磷杀虫剂种类: - 甲胺磷 - 马拉硫磷 - 对硫磷氨基甲酸酯类,如异丙威 - 克百威(商品名:呋喃丹)
3、检测方法原理:基于胆碱酯酶对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的特异性抑制效应,其抑制程度与农药残留量成正相关。通过酶促神经传导代谢产物(乙酰胆碱)的水解产物与特定显色剂的化学反应,生成黄色化合物,此现象指示为阳性结果。
4、标准:依据DB440300/T20-2001
农药名称 |
最低检出浓度(mg/kg) |
农药名称 |
最低检出浓度(mg/kg) |
甲胺磷 |
1.2 |
呋喃丹 |
0.5 |
水胺硫磷 |
1.5 |
氯氰菊酯 |
5.0 |
乐果 |
2.0 |
西维因 |
2.0 |
DDT |
0.1 |
好年冬 |
1.0 |
敌百虫 |
0.3 |
辛硫磷 |
1.0 |
氧化乐果 |
2.0 |
甲基对硫磷 |
0.8 |
马拉硫磷 |
0.5 |
甲拌磷 |
0.5 |
甲基民柳磷 |
0.3 |
乙酰甲胺磷 |
1.0 |
5、注意事项:
①、鉴于快速检测主要针对蔬菜表面残留的农药,对于削皮的蔬果可实施免检措施。
②、酶作用可能受到葱、萝卜、芹菜、香菜、食用菌以及西红柿等食材的影响,其中某些成分含有能引发误判的刺激因子,需引起注意。
③、红白色卡的叠合反应时间设定为标准三分钟,三分钟后观察到蓝色加深现象,而经过24小时后,颜色通常会呈现褪色态势。
6、检测仪器
序号 |
设备名称 |
型号 |
设备功能 |
设备图片 |
1 |
食品安全检测仪器 |
|
全项目食品安全检测仪6通道 |
|
2 |
手持核辐射食品设备 |
|
蔬菜水果农药残留检测仪 |
水果蔬菜0 |
3 |
农药残留检测仪 |
/ |
水果蔬菜农残快速测试设备仪器果蔬农药残留速测仪 |
|
4 |
蔬菜水果农药残留检测仪 |
|
农残检验设备蜂蜜双氧水茶叶二氧化硫油酸 |
2424 |
四、畜禽肉水分速测
1、检测特征分析:受注水影响的肉类,其肌肉显现肿胀,表层湿润,按压时弹性减弱,回弹速度减慢甚至无法恢复,并伴随水状液体渗出。色泽呈现出淡化,浅红调,注水肉的存在构成食品安全的重大风险。若仅注以洁净水源,消费者主要面临经济损失;然而,若掺入不洁水质,则可能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2、通过物理效应的巧妙应用,设计传感器精准探测水分的含量,实现对其灵敏度的探究。
3、当肉类的检测率处于73%至74%这一区间时,通常表明其可能已被注水,这是评判的标准依据。
当检测率为时则含量不高,当检测率为大于或等于77~78%时明显水,已不能在市场上销售。由于至今国家还没有注水标准,因而通GB18394-2001畜禽肉水分限量来判断其是否有注水。
五、瘦肉精的检测
1、化学特性概述:盐酸克伦特罗,其科学名称源自天然儿茶酚胺的衍生物,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合物,它构成了哮喘治疗药物如氯哮素和克喘素的核心活性成分。作为强力的激动剂,它展现出显著的药效特征。
2、毒性::毒性并不很强,但因其半哀期长,体内代谢慢等,人体对其的耐受量非常小,治疗用药时也都十分慎重,一次口服用量应在内,用量过大或无病用药则会导致肌肉震颤、心悸、战栗、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特别对于有高血压、心脏病、甲亢、青光眼患者易发生中毒。
3、检测方法概要:本技术基于竞争性抑制免疫层析法。实验过程中,样本中的瘦肉精分子与胶体金标记的特异单克隆抗体发生反应,这一过程会阻止抗体与NC膜检测线上的瘦肉精蛋白偶联物之间的结合。判断标准为:若样本中瘦肉精浓度超过3毫克/毫升,检测线上无颜色显现,判定结果为阳性;反之,呈现红色则为阴性反应。
4、根据NY5029-2001无公害食品安全标准,对于猪肉的要求明确指出,不应检测出盐酸克伦特罗的存在。
1.2自检制度
一、目的
实施定期的食材安全自评程序,迅速识别并针对任何可能危及食品安全的不合格事项采取即时纠正措施,以确保我们提供的食品原料始终处于安全可控状态。
二、范围
自查范畴涵盖现场评估、制度管理及质量记录的审核。
三、职责
1、食品安全自查管理制度文件的编制、修改及更新工作由质管部全权负责执行。
2、每月,质管部组织专人实施两次食品生产安全现场核查。
3、公司设立由生产部及质管部各派遣至少一名管理人员组成的食品安全自我评估团队,每半年实施一次全面的公司食品安全状况审核,并将评估结果报告提交至管理层办公室。
4.食品生产安全检查规程
4.1现场检查规程
一、查验与采购流程: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相关产品的进货验证执行情况
1. 原辅料存储审查 2. 专用仓库管理措施 3. 标签标识的合规性 4. 验证采购凭证与票据的完整性 5. 企业规章制度的完善程度 6. 现场操作记录的准确性
(一)原辅料存放
1.物料存储是否遵循离地、离墙的原则,外包装状态是否完好并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实施核查程序:对原辅料的储存状况进行细致检验,确保其符合储存规定标准。
物料堆叠需确保高度不低于10厘米地面,与墙面间距不少于20厘米,并配备防虫设施,以保障物料安全。
2.检查仓库是否符合卫生标准:实地考察环境卫生状况。
3.审查原辅料仓库中是否存在已过期的物料,并核实过期物料的清理流程及记录是否符合规定。操作步骤包括:核查原料的有效期限,确认是否有相应的处理记录存档。
4.检查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合规性。
安全核查:确认危险化学品的存在及其储存是否符合规定标准
强调:必须严格遵循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相关规定。
5.审查生产物料的存储规定:确认原辅料是否与有毒有害物质混杂。操作指南:实施详细的检查,确认库房中无任何易燃易爆及有毒有害物资的混存。
6.仓库内是否存放了非生产用途的原辅料及其它非生产相关物品?
审查程序:核查仓库内是否存在非生产用途的原材料及其它非生产相关物品。
仓库管理规定明确,原辅料储存区域应严格保持专库专用,严禁存放非生产性质的物品,以确保防止潜在的交叉污染风险。
(二)专库管理
1.食品添加剂的储存管理是否实施专用仓库或展示柜,且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监管。
食品安全核查:考察是否存在专用的食品添加剂储存区,并与管理人员进行确认。
重点注释:查看是否有专人专管。
2.内包装材料是否有专库或专门区域存放。
检查规程:查看是否有内包装材料仓库。
原料及包装材料应根据其特性分别储存在专用区域或实施区域划分,并配备明确的标识。
(三)标签标识
1.产品标识应包含详细信息,如商品名称、具体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限以及适宜的储存条件,尤其针对非农产品的原辅料标签而言。
实施核查程序:对至少三种原辅料进行随机抽样检查,若种类不足三种,则对所有物料进行全面标签审核。
一、基本信息:预包装食品的标签必须明确标注食品名称、详尽的配料清单、净含量与规格、制造商或经销商的全称、地址及联系方式、生产日期与保质期限、适宜的储存条件、食品安全许可证号码以及相应的产品标准代码,以及其他必要的标识内容。
2.进口原辅料是否有中文标签。
检查规程:查看进口原料是否有中文标签,标签内容是否符合法律要求。重点注释:要符合国内法律法规要求,有进商相关信息。
3.原辅料标签与索证索票一致。
审查程序:核实抽查的原辅材料的索取凭证和票据,是否与实际现场所使用的原料相符。
严格核查供货方的许可证及产品合格证明文件的相关要求。
(四)索证索票
1.企业在选购国内生产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相关产品时,必须索要供应商提供的有效许可证复印件(针对法律法规要求的许可情况),并确保所购批次产品的相应合格证明或批检报告相符。
审查程序:核实所获取的资料是否准确呈现了现场抽样检验的原材料状况。
查验供货者资质:严格核实其许可证及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对于未能出示合格证明的食品原料,应依据食品安全标准实施检验,确保合规性。
2.企业是否能确保其直接进口的食品原辅料、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相关产品的检验检疫有效性,并能提供相应的合格证明?
审查程序:核实所获取的资料是否准确呈现了现场抽查的实际情况。
3.企业在直接向流通经营单位购置原辅料的过程中,是否要求保存每笔交易的详细凭证,确保其包含流通经营单位的相关信息。
审查程序:核实所获取的资料是否准确呈现了现场抽样检验的原材料状况。
4.企业应对未能提供合格证明的食品原辅材料及包装材料,采取自检或委托第三方检验的方式,确保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并妥善保存相应的检验记录。
审查检验程序:核对原料及辅助材料的检验记录,包括名称、批次等内容,确保其与现场抽样核查的物料信息一致。
(五)制度具备情况
审查企业的进货查验制度(针对原辅料)、进出库管理制度以及卫生管理规定等健全性。核实相关规程的执行情况。
强制实施原材料和辅助材料的进货验证体系,以及严格的原材料库管理规定。
(六)现场记录
1.检查企业是否实施了针对存储环境要求的原料及辅料的温湿度监控记录、进货质量验证流程以及入库出库操作记录。
实施核查程序:随机抽取近期一批已完成产品,详查相应的生产记录档案。
2.进货查验记录应详尽记载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特定批次号(生产批号)、有效期、供货商的全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以及所附的产品许可证编号或票据编号等关键信息。同时,相关证件、票据及合格证明文件的原件或复印件必须妥善保存。
实施核查程序:随机抽取近期一批已完成产品,详查相应的生产记录档案。
3.核查企业生产加工食品时,所采用的食品原辅料种类是否与相应的进货查验记录相符。
实施核查程序:随机抽取近期一批已完成产品,详查相应的生产记录档案。
审慎核查进货查验记录,确保索证索票的完整性。
4.食品添加剂使用是否有记录
检查规程:询问专管人员,查阅领料记录。
审查要点:是否实施了独立的食品添加剂领料管理制度
二、生产过程控制
审查要点如下: 1. 厂区环境与清洁卫生标准 2. 更衣室的卫生状况评估 3. 生产加工区域的清洁与卫生管理 4. 设施与设备的清洁维护与消毒记录 5. 必需生产设备及设施的维护保养措施 6. 产品投料操作的详细记录 7. 关键生产环节的控制点监控记录 8. 防止人流与物流交叉污染的措施 9. 原料、半成品及成品之间的交叉污染预防 10. 设备与设施的运行状态检查 11. 现场员工的个人卫生防护执行情况 12. 回收食品的处理流程与合规性
(一)厂区环境清洁卫生状况
1.审查垃圾管理规定:垃圾是否在封闭设施内储存,有无散发出异味,且区域内杂物是否整齐有序。环境卫生核查:对厂区环境进行全面评估,以确保其符合卫生标准。
食品安全须严格把控,严禁存在对食品造成明显污染的区域,垃圾务必做到及时清理,确保无杂物杂乱堆积。
2.厂区内是否设置防蝇、防鼠设施
厂区环境检查:评估防蝇、防鼠设施的科学配置与合理性
检查防蝇防虫设备的安装位置是否已确保准确无误。
3.企业的生活区和生产区是否分离
厂区布局考察:确认是否存在独立的生活区域,并核实生活区与生产区之间的物理隔离措施。
生活区,包括宿舍、食堂及职工娱乐设施,应独立设置并与生产区域保持适宜的距离或实施有效分隔,以确保其活动不会干扰生产区域的正常运作。同时,厕所等配套设施的设计也需遵循这一原则,不得对生产区域产生任何负面影响。
4.企业是否记录清洁卫生情况
审查卫生规程:核实清洁记录的完整性,并确认是否严格执行相关卫生制度。
重点注释:有卫生管理制度。
(二)更衣室
1.检查更衣室进出口布局是否有所调整,室内是否配备储物柜或衣架以及鞋箱(架),并确保个人衣物与工作服、防护靴的存放区域划分明确。
检查项目:核实更衣室设备的配置是否遵循规定标准。
强调:需配备与其生产规模相适应的更衣设施,确保工作服与个人衣物及其他私人物品的分离存放
2.更衣室内空气是否进行杀菌消毒
常规核查:检验灭菌消毒设备及设施的正常运作状况,并审阅相应的灭菌消毒操作记录。
消毒手段建议采用紫外线灯或臭氧发生器等专业设备进行实施。
卫生间内是否配置了完善且非接触式的洗手设施,包括自动干手器,并备有洗手液及消毒液。
审查洗手设施完整性:核实配置设施是否完备,消毒液的配备记录是否齐全。
消毒液的配制与更换需严格遵循其使用指南及制度规定。
生产加工场所清洁卫生状况
车间及仓库是否设置防蝇、防鼠设施。
审查防虫与防鼠设施的安装合规性。
重点注释:一般设置在仓库或车间出入口。
3.物料是否离地离墙堆放
实施核查程序:对车间内物料是否直接倚靠墙壁地面堆放进行细致评估。
重点注释:同仓库存贮要求。
4.生产车间内垃圾是否密闭存放。
检查规程:查看车间的垃圾桶是否有带盖。
重点注释:车间内垃圾桶(箱)应有盖。
5.检查各车间墙面和地面是否存在污渍、霉斑以及积水现象,并记录相应的清洁卫生状况。
审查细则:详细检验车间墙面及地面是否存在污渍、霉斑以及积水情况,并核查清洁维护记录。特别强调:确保车间内无积水现象,且无明显蜘蛛网尘埃堆积。
(四)生产加工设施、设备清洁卫生状况
1.检查生产设备及加工环境表面的清洁度,确保无任何污渍或积累的污垢。
审查生产加工设施及设备表面的洁净状况标准
设施设备的生产过程中,应确保及时进行清洁工作,并同步实施详尽的记录措施。
2.企业需否详实记录生产设备及加工场所的清洁卫生状况
检查规程:查阅设施、设备清洁记录。
(五)确保企业设备及设施的定期维护、保养与清洁消毒措施
1.企业是否能够提交设备及设施的维护保养相关记录?
检查规程:查阅设施、设备维护保养记录。
2.检查企业是否执行清洗消毒记录的核查程序:审阅清洗消毒相关记录。
针对微生物要求,产品生产区域的照明灯具需配备防护罩,以确保安全;紫外线消毒灯则不加遮蔽,应安装于工作台或必要消毒设施正上方,且距离不超过1.5米。
(六)产品投料记录
1.企业需提交完整的产品投料记录,确认是否存在非法添加的情况。评估方法:通过审核成品仓库中随机抽取的同批次产品的投料记录作为核查依据。
食品添加剂的用量与应用范畴务必遵循GB2760国家标准。
2.投料记录应详尽记载投料的详细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物料的数量、品名、生产日期或批号,以及这些物料用于制造的具体产品名称及其对应的生产日期或批号。
执行核查程序:详查产品投料记录,确保记录内容的逐一对应性。
(七)生产加工过程中关键控制点的控制记录
企业是否能提供关键控制点记录
审查程序:核实关键控制点的记录是否与既定制度相符,确保已按照规定进行详细记载。
核查关键控制点是否与许可阶段的设定相符。
(八)评估生产过程中的人员流动与物料流转可能导致的交叉污染控制措施
规程审核:评估生产流程中是否存在交叉污染风险,并确认已实施了有效的防污染控制措施。
(九)原料、半成品、成品交叉污染情况
1.生产车间接纳原料前,是否已进行脱包或其他适当的清洁外包处理措施?
原料处理流程核查:确认原料在进入车间前是否经过脱包间或专门的脱包区域处理,是否已实施过脱包或其他清洁外包程序以确保车间环境的卫生安全。
设施设备的关键特性:致力于显著减缓原料卫生状况对产品质量的潜在负面影响。
2.存储半成品是否采取了相应的保护措施?标识信息的清晰度如何?
审查存储程序:检验半成品存放区是否处于清洁无污染状态,并确认其是否标注明确
3.原料、半成品及成品是否存放于专门区域
审查程序:检验原料、半成品及成品是否分别储存在专属区域,以防止交叉污染。
重点注释:指定区域,要有标识。
4.检查食品储存、运输及装卸过程中使用的容器、工具和设备的清洁度,确保其符合产品特性的规定要求:详细核查容器及直接接触食品的设备是否达到卫生标准。
生产设施的关键组成部分,如用于生产的管道和各类周转容器、工具,必须严格遵循食品安全标准。
(十)设备、设施运行情况
1.温湿度控制设备是否正常开启
设备检验:确认温湿度控制设备已按预期启动,并在必要时实施现场测试。关键要点:参照相关规定,确保设备运作符合制度要求。
2.清洗消毒设施是否正常开启
检查规程:查看清洗消毒设施是否正常开启。
重点注释:查看相关制度要求,需符合制度。
3.空气净化装置是否正常开启
检查规程:查看空气净化装置是否正常开启。
重点注释:查看相关制度要求,需符合制度。
4.其他生产必备设施是否发生变化
审查程序:首先检索相关许可文件,其次实施实地核验,确认生产所需的设备及设施是否有所增减。
严格遵守许可规定,所有生产活动均须按要求执行。
(十一)现场人员卫生防护情况
1.是否按要求清洗消毒
规程核查:对现场操作人员执行的清洗消毒步骤,确保不少于两人且严格遵循规定程序进行检查。
1. 岗位要求:所有食品生产人员在进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