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粮仓监控系统规划方案
招标编号:****
投标单位名称:****
授权代表:****
投标日期:****
1概述
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进程在全国范围内日益普及。早在2003年,国家即大手笔投资,引领政府部门开启了电子政务的先河。这一举措促使地理信息技术在理论、方法、技术和实践应用中经历了深刻的革新。随之而来的是3S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深化。政府部门和大型企业积极响应,纷纷采用数字化手段以优化管理,实现资源的最大程度共享,推动管理的可视化与智能化,从而迈向科学化和现代化的新高度。
根据上海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0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总计17,780,000人(含4,380,000名外来常住人口),加上暂居半年以下的外来人口1,430,000人,实际居住人口达19,210,000人。作为特大型粮食消费中心,上海的粮食供需状况显著。2005年,上海本地粮食年产量共计1,050,000吨,其中稻谷855,000吨,小麦等其他种类195,000吨。当年,粮食总需求量大约为5,700,000吨(以原粮计),其中包括口粮3,700,000吨(其中粳稻谷3,000,000吨),饲料用粮1,700,000吨,以及食品加工所需的粮食300,000吨。上海粮食消费的80%依赖于国内采购和国际进口,而20%由本地郊区农业供应。2005年,储备粮轮换总量达到了535,000吨,储备油总量为20,000吨。自2002年起,上海市粮食局通过优化储备粮结构,精确估算自然陈化速度,合理制定储备粮轮换补贴政策,逐步构建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市级储备粮轮换新模式,从而有效控制了轮换成本,实现了储备粮的动态管理和更新,增强了政府对粮食宏观调控的灵活性和效能。
上海市庞大的粮食需求对粮食仓储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然而,当前上海市粮食仓储设施及现代化管理水平呈现出地域性差异,各分散仓库的智能化监控系统受制于异构的通信协议,局限于本地运作,缺乏统一的分级监控与集成管理平台。这使得上级管理部门难以实时掌握各仓库的粮食存储状况,可能导致虚报、假报现象,储备数据统计不准确,甚至因管理滞后引发储粮品质问题,如陈粮替换新粮导致价损,以及仓储环节的人力物力浪费。传统粮食仓储信息系统的复杂性和分散性已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需求。 为解决这一矛盾,我们提出构建上海市数字化粮食仓储智能化系统集成平台,它契合了现代数字化管理的潮流。利用3S+C技术,能够整合散布各地的粮食仓储信息,并与地理空间无缝融合,以图形化、直观的方式呈现,显著提升数据管理容量和分析能力。新技术和手段的应用对于推动粮食仓储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以及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效益具有关键作用。
集成的数字化粮食仓储智能化系统平台能无缝融合现代化仓储管理理念与模式,汇集先进技术与高效管理的优势,它超越了单纯的管理工具,更为粮食仓储行业的现代化进程开辟了路径,旨在通过科学、高效、规范的方式开启管理新篇章。
依托数字化核心,本项目构建了全方位的智能化系统集成平台。该平台通过网络集成、数据融合、界面整合及通讯集成等多元技术手段,构建了基于WebGIS的实时可视化空间展示架构。借助软件工程的接口模块设计,形成了高效运作的监控网络神经系统。此系统彰显了在空间可视化、智能化以及自动化总控管理上的技术实力,实现了专业管理系统、通用办公系统及互联网应用的深度融合。它不仅优化了管理部门内部的业务流程、操作模式和管理模式,更借助互联网的广泛连通性,建立起与各部门和粮食仓储监控管理系统无缝对接的电子虚拟粮食仓储体系,以满足当前及未来发展的迫切需求。
2整体技术架构规划
系统的设计理念遵循空间导向、对象驱动和用户中心的构建策略,整合数字化技术、GIS技术、RFID电子标签技术、传感与自动化控制以及网络通信等前沿信息技术,旨在构建上海市粮食仓库仓储监控管理的统一集成平台。该平台具备空间可视化、分级管理、跨部门协作、数据资源共享和智能化管理等功能。 首先,通过数字化处理,系统将上海各地粮食仓库的管理空间转化为矢量电子地图数据层集,并建立监控属性的拓扑关联,实现各类仓储管理信息与地理空间的无缝融合。为了展示空间的直观呈现、智能化和自动化控制的高水准,系统集成了综合数据和多媒体信息服务,作为集大成的展示与分控服务平台,同时具备高效的信息流通和指挥调度功能,支持集中监控与分布式维护检测。 用户界面友好,借助在线帮助和地图导航,提供灵活便捷的空间查询方式,以及快速准确的数据统计和直观的操作图形。GIS地图引擎的强大支持,使其能够处理海量数据并强化分析能力,新技术的应用对于推动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提升工作效率及拓展粮食仓储业务的增值服务具有关键作用,特别是在高层管理决策方面具有现实的深远影响。
3详细阐述缩略词的运用与策略
数字化粮库——广义上讲是指”粮库信息化”。狭义上讲是指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传感与控制、宽带网络、多媒体及虚拟仿真等技术,对粮库的各类监控电子设施进行信息自动采集、动态监测、粮库管理和辅助决策服务的技术系统,它是真实粮库的数字化再现,主要服务于粮食储备管理、公共安全等管理领域的相关部门,以及需要粮食储备基础数据服务的企事业单位。
应急响应预案:针对各粮食仓库独特的环境特性及各类报警事件的发生位置与类型,预先设定的应对措施方案。
互联网:一种依托于World Wide Web(万维网),并运用卫星通信、电信网络及有线电视网等多种现代通信技术的广域计算机网络体系。
一种内部网络系统,它基于互联网的通信协议和技术手段,专为组织内部的信息传输而设计。
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 Private Network, 简称VPN)是一种技术,通过ISP和其它网络服务提供商在公共网络基础设施上构建专属的数据通信网络。其特点包括安全性高、服务质量有保障、具备可扩展性和易于管理性。
地理信息系统(GIS),其核心建立在空间数据的高效管理之上,它整合了空间数据库与关系数据(包括属性数据和非空间数据)的综合管理,形成一个强大的数据分析与管理系统。
一种基于互联网/内部网络技术的在线地理信息展示与发布系统,即Web GIS。
RFID——RFID(射频识别)电子标签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作为条形码的无线版本,RFID技术具有条形码所不具备的防水、防磁、耐高温、使用寿命长、读取距离大、标签上数据可以加密、存储数据容量更大、存储信息更改自如等优点,其应用将给物流储运、智能化监控等产业带来革命性变化。空间数据——地理位置或具有定位、定形信息的精确数据描述。
属性数据:详尽阐述地理位置点、线、面所对应的特征信息描述。
空间解析:分为两部分,一是"空间数据的数学建模", 主要通过统计学与数学方法来刻画和模拟空间现象与动态过程,将地理模型转化为可量化的数学模型,便于量化描述和计算机处理。二是"基于位置和关联的空间探究", 侧重于从空间定位、相互联系等角度深入研究,目标是对空间对象提供定量描述,解答的问题包括"是什么"、"在哪里"以及"如何呈现"。
ODBC——开放式数据库连接。open database connectivity 的首字母缩略词。Microsoft WOSA 结构中的一种接口,为基于Windows的应用程序提供一种通用语言来访问网络数据库。
工业标准:OPC技术——源自Microsoft ActiveX、COM/DCOM等微软先进技术的融合,由多家自控领域的领先企业与微软共同构建的OLE for Process Control (OPC)。该技术致力于通过支持多种开放式通信协议,满足客户对于信息集成的多元化需求,为用户提供了开放、灵活且标准化的解决方案,从而显著降低了未来集成系统的开发和维护成本。
粮库地理位置图:展示粮库分布及其特性,通常包括不同形态的图表,如点状分布图、线性布局图、区域分布全景图,以及详尽的粮库建筑设计图纸。
4系统设计原则
4.1创新的系统设计理念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坚持以平台稳定性、技术先进性、系统完整性、结构开放性以及系统可扩展性和网络适应性为核心理念。设计开发策略注重实现平台的普适性,业务服务的人性化,采用应用开发平台化的方法,强调接口的开放性,同时提升管理工具的实用性。我们的设计融合了空间数据、属性数据、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以及多媒体数据和文本数据的整合,力求全方位满足需求。
4.2接口与标准化方案
系统采用标准通讯端口和数据库接口,实现数据接收与交换。系统设计遵守有关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工业标准及有关《国家建设部智能建筑设计标准、《邮电部宽带网设计规范》、《公安部安全防范工程设计标准》、《建筑电器设施设计施工标准》等规范。
4.3开发与运维的无缝对接
系统的集成开发:融合先进的管理理念与IT技术实践 - 本质上,它标志着现代粮食储备管理体系与理念的深度整合 - 通过协同管理思想、模式的规范化实施,以及业务流程的标准化处理 - 致力于满足对信息数据的一致性、用户易用性的核心需求 - 这一体系旨在全程贯穿着领导层的决策愿景,重构和共享粮食储备管理的信息化资源
4.4协同工作、信息共享原则
为了支持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的高效运作,其中涉及对各粮食储备业务系统数据的统计分析,因此,本系统设计需提供标准化的接口,以实现与各相关业务系统间的信息无缝共享与协同作业。
4.5数据的组织原则
信息化粮库管理的数据特性显著地表现为多样性和离散性,数据的有效整合与共享依赖于严谨的数据组织。为此,所有数据需实现集中式存储和统一管理,内外部数据交互需通过标准化的数据接口来协调。该接口应当遵循行业通用标准,同时选用XML作为数据抽象和传输的优选工具。
4.6界面设计指南
界面设计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采纳了当前盛行的WebGIS审美与空间导航模式。其操作流程简洁易懂,用户界面表现出高度的亲和力,使得用户能够轻松步入管理环节,实现空间的直观呈现与智能化管理。
4.7安全管理体系
系统架构特性表现为网络物理层的开放性,应用层面强调交互功能,而内部执法管理的数据则维持在封闭环境中。系统设计需兼顾软件与硬件维度,构建完善的安全防护体系和权限管理体系,确保系统的整体稳健与规范运作。
5系统总体需求分析
在市粮食局的统一管理、协调下,在上海市建立一个数字化储备粮粮库三级管理平台体系,即以储备粮粮库现场为一个管理中心(定义为第三级管理中心)、区级粮食储备管理中心(定义为第二级管理中心)、市级粮食储备管理中心(定义为第一级管理中心),并与气象、消防、交通、环境保护、卫生急救以及突发事件处理的综合化信息管理系统联网,组成一个集储粮信息,粮库库内状态信息,视频图像信息收集、传输、处理以及安全防事故和防灾预警,粮食储运调度一体化的数字化储备粮库综合管理体系。三级管理权限如下图:
5.1第三级管理中心
5.1.1高效网络与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
(1)项目概述:旨在提升各粮库的数字化视频监控体系,包括增设及优化现有监控设备。重点覆盖库区出入口、关键区域以及所有粮仓大门,确保在低光照或夜间环境下能获取清晰的视频影像。粮仓大门摄像机具备联动门禁录像功能,并集成运动侦测技术,同时与照明系统联动。部分区域采用高速智能球型摄像机,配备预置点,支持根据需求灵活调整监控视角和焦距,实现全方位巡视管理。
(2)实施车辆进出粮库RFID电子标签识别体系:该系统与电子秤计量系统联动,仅需在驾驶员座位附近的车辆上安装或粘贴无源电子标签。通过设于通道入口的远程读卡设备,迅速识别车辆的基本信息(车牌号、车型、归属部门及驾驶员身份)。同时,系统支持实时输入车辆皮重、装载净重、货物种类以及出入库编号。每一次运输任务过程中,系统能便捷地配置电子标签属性,并自动完成重量统计和管理操作。
(3)集成异构粮库现场总线与网络系统:开发监控设备通信协议转换服务器及数据通信接口,将各类监控设备的通信协议适配为TCP/IP标准,促使现有现场总线与以太网无缝融合,实现各监控系统的数据跨系统高效传输。视频监控整合利用矩阵控制器的多路输出(4-8路)连接至视频压缩卡,通过通信协议转换,支持远程视频调阅。在二级管理平台设立固定IP,借助ADSL宽带技术构建安全的VPDN虚拟专用网络,确保粮库三级管理层与二级、一级中心间的数据远程交互得以顺畅进行。
5.1.2高效数据采集整合
实时监控管理数据采集集成包括:
(1)监控体系概述:涵盖粮库现有视频资料的集成;新增关键区域(各库区出入口、内部区域及大门)的联动视频与门禁监控;同时包括周界警报、消防警报以及进出粮库车辆(通过电子标签RFID技术识别)的监控功能。我们致力于构建视频监控与粮仓各类报警系统的智能联动机制,以及具备对动态目标的追踪能力。此外,远程视频监控功能亦将全面实现。
(2)粮食库存环境监控数据获取:涉及粮库实时监测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保鲜惰性气体含量以及粮食水分指标的系统采集数据。
(3)数据采集模块:涵盖气体环流熏蒸系统与(如已配备)烘干系统的环境控制监测数据,以及调控机电设备的运行状况、粮食传输带的运行性能和故障预警信息。
(4)电子化计量数据采集项目详述:涵盖了粮库每日、旬、月、每半年及年度的库存品种、数量及等级的详细记录;出入、转库的时间以及存储周期的数据统计;粮食进出库运输车辆的装载重量计量信息,以及车辆属性标识的具体数据点。
(5)数据采集内容概述:涵盖粮库安全防护系统的警报记录、作业操作日志、库存管理系统数据以及财务报表等相关信息。
(6)集成并优化了与气象、消防、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领域应急防灾信息服务系统的关联链接。
5.1.3基于WebGIS智能化监控管理集成平台
(1)粮库的数字化空间与属性管控:通过对仓库周界、办公区域、楼层单元、仓储单元、道路交通设施,以及监控传感器和粮仓机电设备的精确布局进行数字化转化,构建粮库监控管理空间的电子地图和属性拓扑模型。同时,推进空间与属性数据的数据库建设,包括实时监控数据库、应急预案数据库和管理信息资料库的构建,以实现高效、智能化的运营管理。
(2)系统架构概述:作为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组件,应用系统构建了一个集成的用户服务平台。它承载着服务、监控、管理和决策的信息支持,依托粮库管理空间结构的电子地图,整合各类子系统,形成统一的操作界面。这个平台允许用户高效地获取、组织并处理各类管理资讯,具备全面的监控、控制与管理一体化能力,构成一个强大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空间导航,用户能够迅速定位并执行所负责的监控管理任务。系统的监控元素值变化及机电设备运行状态以直观的动画配置展示。具体来说,应用系统涵盖系统登录、粮库资源管理、安全监控、环境监控、储运管理、作业监控、报警应急、财务报表、粮库运营管理以及系统维护等多元化功能模块。
5.2第二级管理中心
二级管理架构由区级粮食储备管理中心构成,其下关联各三级管理中心。在构建的二级管理平台上,以全局电子地图作为基础视图,标识有下属三级粮库的图标。该平台具备如下管理功能:
5.2.1全面概述区域粮食储存资源
借助GIS系统提供的交互控件,本系统实现了地图图层的操作,包括缩放、放大、漫游、鹰眼等导航功能,同时支持空间位置与属性信息的即时查询。用户能够便捷地浏览全局或针对性地选取特定粮库的粮食储备资源。
(1)用户能够查阅全区粮食仓库的分布布局及其周边交通环境的详细情况。
(2)查询粮库基本信息:点击地图上的粮库图标,将激活电子地图视图,展示详细内容,包括粮库的总体结构、建筑布局及各库区仓库的特性(如结构与储存情况)、监控与机电设备的分布及其属性,以及粮库管理的相关属性。用户可以选择多个粮库,系统将弹出所选粮库的综合属性列表。
(3)用户亦可依据粮库的特定属性字段,查询该属性所对应的地理位置信息。
5.2.2高效智能监控系统
(1)预警与响应机制:系统依据预设的粮库各类监控报警优先级进行实时监控。一旦任一或多个粮库出现报警,地图上对应粮库图标将转换为红色闪烁,伴随语音警报,提示值班人员处理。点击报警图标,系统会立即切换至详细电子地图,展示报警类型、位置以及联动的相关区域视频监控画面。仓库门开启这类预设报警同样生效,一旦门开,系统即刻触发报警,联动相关视频监控并持续保存至门关闭。所有中心均能接收此报警,云台变焦操作的一级中心优先于二级,二级中心又优先于三级。此外,系统具备全方位的安全防护功能,包括防盗、防篡改,实时监控并统计粮库温湿度,防止霉变,同时提供运输调度决策支持。
(2)实时监控功能:获二级中心权限的用户可访问其管辖区域内任意粮库的监控系统,查阅各类监控设备的实时监控状态。
5.2.3应急报警计划与调度体系
(1)预案体系基于面向对象和空间导向的人工智能设计理念,构建于对各粮库报警事件的详细分析,尤其是地理位置、环境特性以及报警性质等因素的考量。该数据库预先制定了涵盖初始预案与紧急应对方案的多元化策略。一旦报警被鉴定为紧急级别,系统会迅速响应,根据接收到的具体地理位置和环境信息,自动激活相应的紧急预案流程。
(2)指挥调度
应急指挥调度系统依托大屏幕显示器或投影作为显示终端,其功能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紧急预案管理、即时呼叫响应、报警位置的空间分析、视频监控联动跟踪。一旦应急预案被启动,系统会自动执行调度流程,根据实时报警进展,支持预案的动态修改和编辑,生成并输出指令文本,据此进行精确调度和指挥。该系统旨在最大程度地减少粮库各类突发报警事件导致的损失。此外,对于重大粮库警情,系统还具备预演和预防功能,可通过人工操作预先演练紧急预案,确保快速反应能力的发挥。
5.2.4粮食储备区域管理策略
(1)以下是我们的全面粮食储备管理系统报告查询功能概览:涵盖了各个粮库的仓储电子库存动态(按日、旬、月及年度划分);以及全区范围内的仓储管理综合统计数据报表。
(2)个性化数据查询:系统支持用户定制化的统计数据查询,以满足特定需求,例如获取特定时刻(或历史时期)某一品种的库存总量、品质指标、等级信息、入库日期、价格变动以及各仓储点的分布概况等相关统计报表。
(3)系统支持粮库各类数据统计特征值的多样化图形展示:包括直观的直方图、曲线图、空间分布密度图、柱状图及饼状图,所有图表均可供查看并便捷打印输出。
5.3第一级管理中心
一级管理中心担当着战略层面的全面管控职责,其职能涵盖对二级和三级管理中心的监督与资源配置,并能实时监控全市粮食储备及粮库运营的动态数据。作为系统权限最高的层级,一级管理中心具备如下功能:
5.3.1高效实时监控与紧急响应系统
该系统具备多窗口与多目标监控功能,一级管理中心能够随时监控任何二级或三级管理中心的各类实时监控系统的运行状态及数据;并能实时接收三级监控的警报信息,有效进行粮食储备仓库突发重大事件的指挥调度操作。
5.3.2粮食储备仓库全市资源查询
依托上海市电子地图作为基础展示平台,该系统清晰标注了各区域的二级、三级管理中心的地理坐标图标。
(1)用户能够查阅全市范围或特定区域的粮食仓库分布图。
(2)点击地图上的任意粮库标识,系统将引导您浏览详细的粮库电子结构地图。在此,您可以获取关于粮库的全面信息,包括建筑布局详情、各区域仓库的构造特性、储存粮食的状态;监控与机电设备的分布及其特性;以及粮库管理的相关属性。此外,系统还支持通过鼠标选择多个粮库,此时会弹出包含所选粮库各项属性的列表展示。
(3)用户亦可依据粮库的特定属性字段,查询该属性所对应的地理位置信息。
5.3.3粮食储备的市区级策略
(1)以下是标准粮食储备管理报表的查询内容:涵盖了各粮库的详细电子库存盘点信息,按日、旬、月以及年度进行分类展示;同时,还包括全市及各区域的全面仓储管理统计数据汇总报表。
(2)个性化数据查询:系统支持用户定制化的统计数据查询,以满足特定需求,例如获取特定时刻(或历史时期)某一品种的库存总量、品质指标、等级信息、入库日期、价格变动以及各仓储点的分布概况等相关统计报表。
(3)系统支持粮库各类数据统计特征值的多样化图形展示:包括全市范围、各区域以及具体粮库的直方图、曲线图、空间分布密度图、柱状图与饼状图,均提供查看与打印功能。
5.4系统维护
5.4.1定制化系统配置
系统支持在线预设监控目标的基本属性模板。无论是初次配置监控对象属性,抑或在属性增删改查过程中,通过模板设定能便捷地实现修改。地图及相关监控设备的变动,如道路或设施的更新,可以通过地图编辑功能进行新增、修订或删除操作。
5.4.2权限控制体系
系统设计遵循三层架构与模块化原则,通过用户的角色和管理区域定制登录权限树,实现动态菜单的生成。登录后,用户将直接进入与其权限相符的管理界面,而非授权管理菜单将不会展示。权限管理划分为三个部分:权限组(对应管理角色)配置、具体权限设定以及用户个人权限分配。
5.4.3高效管理系统操作
系统具备高效呈现功能,能够即时展示系统日志、操作记录的查询结果以及深入的系统分析数据,从而有力地支撑管理员进行迅速且精准的系统维护工作。
6解决方案
上海市推进的粮食仓储智能化系统集成平台建设项目,涵盖多方面的复杂内容:首先,实施视频监控与门禁联动硬件升级;其次,引入出入储运车辆的电子标签监控技术;此外,系统着重于整合各粮食仓库的监控系统,通过现场总线与以太网的集成,以及优化跨系统间的数据传输,实现数据的无缝交换。至关重要的软件工程,则致力于各个子系统的协同运作,提升整体系统的效能,实现实时全面的动态监测,快速响应应急报警,并推动智能化管理的深化应用。
6.1智能化监控硬件升级方案
6.1.1高效数字化视觉监控解决方案
6.1.1.1独特的系统特性
在库区出入口、关键区域以及各粮仓的主要入口处,均安装了监控摄像头。
即使在光线不足或夜晚,仍能实现视频监控的清晰影像呈现。
摄像头系统安装于粮仓出入口,实现与大门开启的联动录像功能,并集成运动检测监控,同时支持与灯光控制的协同操作。
配置具备高速智能功能的球型摄像机,内置预设点,支持灵活调整监控视角和镜头焦距,实现全方位巡检。
提供最高达到解析度,25帧/秒的高质量监视画面
第三级管理中心机房内,支持全程监控每个图像,并配备多元化的操作选项以录制视频资料,供后续查询核实。
支持本地录像查询及远程录像查询
依托TCP/IP网络技术的高效传输,本系统展现出分散监控与集中管理的优势,融合了多元功能并强调操作的便捷性。
该系统集成视频图像采集(监控)功能,实现了图像的高效压缩处理,支持录像、回放检索以及远程云台镜头的智能控制与管理,同时具备网络远程传输能力。
支持自定义图像存储配置,包括刻录光盘保存。对于一个月内的录像资料,我们将完整保留;超过一个月至三个月的录像,将采用压缩策略,每十分钟保存一个关键片段;而对于三个月至半年的视频记录,我们将每小时精简为一分钟的精华部分。这样的设置旨在有效防范篡改行为。
设计用户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集成GIS系统。第三级管理中心通过模拟粮库模型实现对视频图像的直观浏览,而第二级管理中心则可根据下属第三级中心的地理位置,灵活选择并查看特定视频,同时享有超越三级中心的优先权限操作权限。
系统支持各级别用户依据授权权限,实现全天候、无缝隙的在线访问查看,从而确保按权限管理原则,强化系统的安全运用性。
6.1.1.2设计原则与基础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1994)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308-2001)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50348-2004)
关于《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B/T 75-1994)
关于《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 74-2000)的规范说明
关于智能建筑的设计规范:中国国家标准GB/T 50314-2000《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技术规范》(JGJ/T 16-1992)
6.1.1.3系统架构详解
系统构架主要包括前端摄像机的图像采集单元,信号传输设备(包括同轴电缆或光缆光端机),监控主机与控制模块,图像显示设备,以及图像压缩处理与记录功能模块。
摄像机捕捉自粮库库区大门、关键区域及粮仓出入口的影像,通过同轴电缆或光缆光端机(根据传输距离的选择)传输至中心管理设施的机房。
控制中心构建:视频图像信号分别从视频分配器(或硬盘录像机的输出)传输,接入矩阵控制主机和硬盘录像机。控制主机接收到的信号经由切换设备选择性地投射至电视墙进行显示,而硬盘录像机的信号则经过H.264压缩编码,适应网络环境并进行录像存储。通过视频服务器,实现了三级、二级和一级主控中心间的专用局域网联接,确保信息流畅高效传递。
主、分控键盘经由控制主机协调,实现了对现场摄像机的精准方位调整、变倍操作以及变焦功能,并支持预置点自动巡检的设定。
6.1.1.4设备配置详情
系统主要设备如下:
智能高速球机(配备自动彩色/黑白转换功能,适用于仓储区域):xx台
彩色与黑白自动识别摄像机(适用于仓库出入口,配置数量为xx台)
用于粮仓大门及库内监控的彩色摄像机设备配置:XX 台
●彩色监视器 xx台
视频控制主机 1台
视频管理工作站 1台
●视频管理软件 1套
●硬盘录像机 x台
●码分配器 x台
●UPS不间断电源 1台
视频分配器 xx台
同轴电缆 xx米
光缆 xx米
光端机 xx套
●电源防雷器 xx台
●电源防雷器 xx台
●信号防雷器 xx台
总控台(定制) 1套●电视墙(定制)
6.1.1.5设备选型策略
视频图像系统的网络配置标准,各级监控管理中心需遵循PELCO视频矩阵的组网规范进行实施。
所有三级监控中心所配置的硬盘录像设备应当选用兼容PELCO接口控制协议的专业级产品,且具备远程操控功能,能够通过硬盘录像机对前端摄像机的云台、镜头焦距和光圈等进行精确控制。
支持以太网网络连接,并配备远程应用程序开发工具包。
主要设备:
矩阵转换与控制系统:PELCO-9770体系
该基于微处理器的矩阵切换/控制系统,具备对高达2048路摄像机输入和512路视频输出的强大控制能力(中心规模的选择通常依据实际需求,以实现最佳性能与成本效益的平衡)。作为一款全面的视频切换控制系统,通过提升矩阵切换机箱的输出效能,它能够在较少的硬件配置下构建出功能更为强大的系统。
9770系统的初始配置包含以下组件:中央控制器(CC1),配备视频输入/输出功能的矩阵切换机箱(MXBs),以及控制键盘(KBDs)。为了扩展系统性能,可选附加组件亦可供选用。
得益于预先配置和打包的设计,系统的安装过程既快捷又简便。配备的9770系统搭载了一套用户界面友好且兼容Windows的管理工具,这显著提升了系统编程与维护的便捷性。
宏功能的强大体现在其能够根据预设的时间触发,无论是手动操作还是自动化流程,包括按照一天中的特定时刻、一周内某日、一年中的某日,或是响应警报事件。宏的应用范围广泛,例如调用系统巡检、实现摄像机预置位的操作,以及支持辅助功能的自动化管理。它还能自动控制VCR,自动激活继电器来操控灯光开关,确保门锁管理或其他辅助设备在必要时得以执行(如有额外设备需求时)
9770系统集成有内置的视频丢失警报检测和自我诊断模块,其运行状态通过前端面板的LED指示灯实时反馈。在系统设计中引入闪存技术的核心目标是提升维护和升级的便捷性。
键盘可通过可选的VCR控制器实现对VCR的直接操控。VCR的工作状态具备监控与显示功能。
确保监控系统的连续录像功能得以实现,通过与DX9000系列数字硬盘录像机的兼容联动。
通过整合应用,系统实现了对视频移动目标的实时监测与快速反应。
产品特性:
基于微处理器的全交叉
点视频矩阵
单机箱设计具备高密度结构,可同时处理256路输入和32路输出信号
单个CPU系统能够有效管理高达2048路摄像机输入,并支持512路显示器输出,确保系统的高效运行和灵活性。
通过接入最多24个节点的网络接口单元,能够实现对超过2048路输入的扩展能力。
CPU配置了16个通信接口(支持扩展至120个),并配备两个全双工RS-232串行数据接口。
前面板显示系统诊断LED指示
·闪存技术方便了系统维护和升级
●通过逻辑号选择摄像机和优先级操作
键盘可以控制DVR,VCR和多画面处理器
内置的视频丢失报警
●用户友好的系统管理软件,适用于多种Windows操作系统环境,包括Windows 98, NT 4.0, 2000, 2003 及 XP
是出厂前经过测试及配置了的系统
ASCII数据接口支持与门禁系统以及其他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实现无缝衔接。
系统
●可编程的强大宏命令
使用PelcoNetTM可以在网络上远程观看和控制
支持连接DX9000型号的数字化视频录像机(DVR)
可选附件
通过集成热切换功能及备份CPU,确保系统的连续稳定运行。
矩阵箱可带备用电源
该系统支持通过标准同轴电缆实现PTZ控制功能的便捷操作,即同轴视控转换器的运用。
可接5000路报警输入
支持网络接入的设备接口,旨在实现跨系统间的视频共享与联动控制
VMX200和VMX300图形用户接口支持便捷的外部PC控制功能。
DVR管理
Pelco硬盘录像机 DX9000系列
8/16路视频输入,全实时,80GB-1000GB存储,高级的搜索功能。DX9000系列针对需要操作简单,但是技术要求先进的客户而设计,代表着下一代高性能的基于PC的硬盘录像机。DX9000内置视频移动检测,可实现报警录像和继电器控制。产品系列从8通道80GB硬盘到16通道1000GB硬盘。
DX9000具备卓越的网络功能,支持远程管理、备份和回放操作,通过客户端应用程序得以高效执行。实时影像传输兼容多种平台,涵盖客户端软件、IE浏览器以及PC兼容的移动设备。其高效的查询能力体现在对时间、日期、事件、缩略图及智能像素的精确检索上。此外,DX9000的编程功能强大,允许用户自定义诸如工作日、周末和特定事件的录像计划,灵活性极高。
产品特性:
●高达720X480的记录分辨率
在320X240 IPS分辨率下,实现全实时录制,以每秒480帧(NTSC)的高帧率完成视频捕捉。
在352X288像素的IPS分辨率条件下,实现全程无间断录制,以每秒400帧(PAL制式)的速度稳定运行。
8/16路视频输入,每路都带有环路输出
●内部存储容量高达1000GB
·三工序操作:同步实施记录、回放与实时图像监控与控制
支持多元化的记录选项:连续记录、程序编排记录、警报触发记录以及移动探测记录
●可连接多个DX8000
●可同时支持5个客户端
●网络输出带宽可调整
●图像回放具备11x数字变焦功能
·具备运动检测和报警检测的预录像功能
●支持屏幕上的PTZ控制功能,并允许前端程序定制化编程操作。
●可带16路音频输入(任选)
涵盖客户端应用程序、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插件以及移动设备专用的掌上电脑客户端软件
·专利压缩技术,图像质量更高,文件更小
●本工作遵循NIST(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所)及Microsoft制定的严格安全标准
保护和限定保护
8/16报警输入和8/16继电器输出
系统内置兼容 Pelco D 和同轴视频PTZ控制协议的支持
采用高效能DX9200HP.D视频存储模块来提升RAID的存储容量扩展方案
远程网络实时监视及录像文件下载
查阅并检索远程网络中的硬盘录像机录像资料
远程网络实时记录视频压缩文件
实现网络远程文件备份功能,旨在将录制的视频资料安全存储在具有访问权限的网络设备上。
●远程网络云台镜头控制
远程网络控制布防和撤防
支持双向音、视频传输
●可通过网络进行双向语音对讲
●网络中断自动检测恢复
实现多层次的密码权限控制,确保网络中的各计算机仅能依据所赋予的权限访问特定的图像和录像资料。
●10/100Base-T接口:支持网络远程接入
●E1接口用于2M通道的网络远程访问
●ISDN接口(可选配置):专为通过ISDN通道实现数据传输而设计
●可选的ADSL接口用于在ADSL通信通道中实现数据传输。
●USB接口,用于备份录像文件
智能高速球型彩色转黑白摄像机:PELCO SD53CBW-PG-E1-X
高速球摄像机SD53CBW-PG-E1-X搭载了低光照技术,支持彩色/黑白模式,配置了23倍变焦镜头,并配备80倍宽动态范围以及移动对象检测功能。得益于采用的一系列创新强化软件,该球形系统的性能得以显著提升,同时编程操作更为简化便捷。
该云台SD53CBW-PG-E1-X具备卓越的水平变速性能,变化范围广泛,从每秒0.1°的极致缓慢模式直至每秒360°的高效快速模式。系统支持360°全向旋转,并内置‘自动翻转’功能,使得球型摄像机能够实现180°的旋转并精确重置方位。因此,无论目标位于球型系统下方的任何位置,都能实现连续不间断的监控覆盖。
SD53CBW-PG-E1-X远程监控组件(IPS-RMK)和配套的远程监控线缆作为可选附件,为安装过程提供了全面支持。它们允许用户在安装现场实时查看视频画面,实现PTZ控制、系统配置以及软件更新。IPS-RMK配备的组件包括一款5.6英寸TFT-LCD显示器、PalmTM m105掌上电脑,以及一套包含线缆和便携工具包的完整套装。此外,SD53CBW-PG-E0-X的内置存储模块专为存储摄像头参数以及与特定环境相关的驱动设置而设计,例如标识符、预设点、巡回路线和区域划分。若更换球形摄像机,所有设置参数能自动从云端下载,简化了管理流程。
功能特性:
集成化的高分辨率摄像机/光学组件,配备自动聚焦功能,以及五种不同类型的底盒模块
具备自动色彩切换功能,支持80倍宽动态范围,并包含移动物体检测特性
●内置式底盒内存
●水平和区域屏蔽
·屏幕显示云台的水平和垂直位置
●多种语言的屏幕菜单
密码保护
●提供RJ-45数据接口使软件升级
●调用预置位时保持现有画面
●7路报警输入,2路可编程的辅助输出
内置电源防浪和雷电保护
仍选UTP视频转换器
●第三方式光纤传输模块
项目参数:
信号制式:PAL
●扫描系统:2:1逐行
·图像传感器:1/4英寸行间CCD发送
●有效像素:
●水平分辨率:大于470线
●光学变焦性能卓越,支持23倍光学放大与10倍数码变焦 telephoto capabilities: 1.6-82.8mm focal length range with optical zoom up to 23x and digital zoom of 10x
支持的变焦速度选项包括:2.9°/秒,4.2°/秒,以及5.8°/秒。
在3.6毫米焦距下,视角为54°;当焦距提升至82.8毫米时,视角相应减小至2.5°。
·聚焦:自动聚焦,手动优先及预置位聚焦
·卓越的灵敏度表现:彩色模式下,以1/1.5秒快门实现最低0.08Lux的极低光照捕捉;而在黑白模式下,快门速度同样为1/1.5秒,最低光照限制降至0.013Lux。
同步技术:实现AC线性锁定,支持远程操控以调节相位的V-Sync功能
白平衡:自动,手动优先
拍摄控制:自动模式(具备电子光圈调节)/手动模式(曝光速度范围为1/1.5秒至1/30,000秒,每秒可调)
光圈控制:自动光圈,手动优先
●增益控制自动增益,手动优先
视频输出:1VP-P,75ohms
视频信号噪声比:>50dB
●工作电压范围:18-30交流(典型值为24交流)
●云台:水平旋转360°连续旋转
●垂直:转动+2°-92°内天障碍
功率特性: - 标准配置(无加热器):25VA - 配备加热器的标准配置:70VA 手动云台控制速度: - 水平方向:手动操作范围为0.1°至80°/秒,加速可达150°/秒。 - 垂直方向:手动操作区间为0.1°至40°/秒
·预置速度:水平:250°/秒,垂直/秒
彩色监视器:
我们提议选用三星出品的高端彩色监视器SAM-21M。这款设备以其卓越的显示性能和稳定的品质著称,三星凭借其系列产品的完整性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其显示技术已达国际先进标准。对于寻求高质量视觉体验的用户而言,它无疑是首选之选。
设备主要技术指标:
●制式:PAL/NTSC。
显示器规格:21英寸对角线设计,具备0.7毫米的精细条纹(行)间隔,支持90度自由偏转功能。
分辨率:480线
视频输入输出特性:支持双路输入和双路输出,每路信号电压峰值-峰值(Vp-p)为1.0伏特,采用BNC接口连接。
●音频:2路输入/2路输出,RCA接头
内容控制选项:明暗对比、亮度调节、色彩校正、图像锐度
电压适应范围:交流90至260伏特,支持50赫兹与60赫兹标准频率
●耗电量:约82瓦特(最大功率)
·行频稳定度引入范围:保持范围:
●帧频稳定度引入范围:保持范围:
副载频稳定度引入范围:保持范围:
音频功率:1.5瓦特
●会聚:小于0.4毫米(中心位置)